APP下载

浅析高考古典诗歌答题方法

2016-05-30李卫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典诗歌

李卫东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明晰艺术手法的能力,这也是多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诗歌鉴赏是这些年来比较稳定的题型,而且所占的分值在不断地加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很好地把握诗歌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在多年高中语文教學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小方法,现将其做一整理归纳,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答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23

鉴赏古代诗歌,要求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无论是哪一条,都是以读懂为前提的,所谓读懂,就是从语言入手,析文入情,理解内容,把握主旨。要想做到这点,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题材入手,准确理解诗歌内容。中国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是根据诗歌的基本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可以把诗歌进行分类。这些诗歌因题材不同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各异;也因题材相同而使其具有某些共性。把握住这一特性,对于阅读数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找到了一条捷径和一个简单的方法,帮助他们破解诗歌鉴赏这道难题。

中国古代诗歌从题材上可以分为这样几大类:

一、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通过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的诗歌、王维的诗歌以及一些诗人因人生失意而把目光转向静谧的山林,或者投向悠闲的田园,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共同特征是对自然山水田园的热爱、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等。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是这样的作品,“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面对农村宁静的自然风景,面对和温暖的农家生活,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流露出深深的向往之情。

这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宁静闲适。一般表现诗人厌恶官场,追求自身心灵的安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歌颂和向往。这类诗歌紧扣诗句,抓景物特征,分析诗人的个人经历,就能够准确理解全诗,依问做答。

二、边塞诗

这类诗歌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之事,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或表现战争环境艰辛苦寒、思乡念亲、厌恶战争,讽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者表现将士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迈情怀抒情高亢雄壮。他在另外的边塞诗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则表现了征戍者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这类诗风格悲壮苍凉,雄浑豪放。这类诗歌抓诗句里借以表意达情的意象,如曲、笛、自然景物等,从诗的词句里捕捉诗歌的情感信息及主题。这类诗歌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因此还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但是要注意的是,诗歌里表达感情的复杂性,要整体把握,就所问进行回答。

三、怀古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临物有感,见景抒坏,或者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的悲叹、沧海桑田的感慨,或者表达追慕先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或者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等。例如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将怀古与抒怀融为一体。

这类作品风格大多沉郁不平,满怀感慨,悲愤惆怅。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身世等综合因素作答,也很容易。

四、咏物诗

这类诗歌描写某种客观事物,刻画其特征,借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自表品格,抒发情感,表述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梅花、兰草、菊花、竹子、大雁、鸣蝉、杨柳、月亮等都是常被拿来入诗之物,杜甫的《孤雁》、骆宾王的《咏蝉》、王勃的《咏风》等都是这类诗,诗中将人品与物征相类比,达到或褒或贬、表达个人心志、品性和格调的目的。

这类诗歌风格高洁,表现个人不同凡俗的品质,表达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情怀,找到这类诗歌中物与人的相似点,从物的特性牵引到人的品格上,也就是抓住了诗歌的精髓和核心。

五、送别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相当数量的送别诗,这类诗歌一般为即兴之作,表达诗人告别亲人朋友时的瞬间情感,从表达的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伤别离,文字间流露的情感是缠绵不舍、悲伤痛苦、对前路充满迷茫、对远行人充满担忧和牵挂,例如柳咏的《雨霖铃》、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等;二是劝勉鼓励,积极乐观,文字间对前程充满信心,对远行的友人鼓励祝福,例如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滋去,萧萧班马鸣”,面对离别,李白豁达而乐观,体现了诗人一贯的豪迈风格。其他诗人关于这方面的诗歌很多,浩如烟海。

阅读这类诗歌,要用心去体会别离之人的心态,把自己融入诗的意境中,揣度诗人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从而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总之,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级,体现考生对此题的理解程度,通过答题,检查考生的表达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这道题学生都能够答,但是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内容把握不准确,理解有偏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他们从题材入手,全面准确理解内容,揣摩作者表达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455000)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基于四川卷变全国卷的高考语文阅读策略思考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