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分类与特点
2016-05-30孟迪
孟迪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教育阶段,这一时期对培养幼儿的爱好兴趣和健康的心理发展都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把握好这一时期的幼儿舞蹈的特点,加以科学引导、科学施教、科学编排和训练,是培养幼儿舞蹈艺术潜能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舞蹈;特点分类
幼儿教育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是培养幼儿的广泛兴趣爱好和健康的行为心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从这一时间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当的进行音乐、舞蹈训练将对幼儿一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潜质的培养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
这时的幼儿就像一页白纸,在这一阶段所接受到的任何信息和提示信号都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思维习惯。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朗诵等艺术潜能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这对幼儿一生的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也起到关键的启发导向作用。
由于这一阶段是幼儿智力发育关键时期,他们对身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更善于用学习和模仿来理解探知事物,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模仿中潜移默化的丰富完善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针对幼儿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认真开展好针对幼儿的音乐、舞蹈、美术、诗词朗诵、演讲口才、表演能力等内容的学习训练,是一项耐心细致的重要工作。下面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类型与特点分享给大家,以便大家共同提高幼儿舞蹈教学效果。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类型
幼儿舞蹈教学类型可以分为自娱性舞蹈和表演型舞蹈两大类。按照舞蹈表演形式来划分,一般又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式:简单的律动舞蹈、集体舞蹈、歌伴舞(载歌载舞)、即兴舞蹈、音乐游戏。
(一)律动舞蹈。律动舞蹈是一种本能的对音乐节奏的反应,当幼儿听着喜欢的音乐节奏时会自发的产生身体舞蹈动作。尤其是当幼儿听到了喜欢的音乐曲目时,不禁会跟着哼唱,身体也会情不自禁的跟随着音乐节奏变化手舞足蹈起来。这时候幼儿在潜意识中将音乐的节奏与自己的朴素情感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相互适应,自发统一的情感动作。
科学的培养和挖掘幼儿的这种律动特点,进一步进行引导训练,就形成了幼儿舞蹈基础的潜质。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将几个简单的动作结合起来,再配合音乐节奏将这些动作合成一串基本的舞蹈动作,这就是舞蹈创作的源头。舞蹈教学中将这种自发的律动舞蹈意识加以引导挖掘,就能培养出幼儿的舞蹈兴趣和爱好。
(二)集体舞。集体舞是一种必须由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舞蹈形式,在舞蹈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舞蹈整体中的一部分,每个舞蹈动作都是整个舞蹈节目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每个参与表演的小朋友都必须在固定的队形里、固定的舞台位置上做着规定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上必须整齐划一、舞蹈节奏上必须协调一致,音乐节奏上必须共同配合协调,整齐划一的共同创作出一种舞蹈节目的整体美感。
集体舞相对于单人舞来说,集体舞蹈的难度更大一些,要求也更高一些,每个参加舞蹈的小朋友都需要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对音乐舞蹈内容的理解能力。在集体舞蹈排练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舞蹈训练,不断重复的配合练习,熟练的掌握音乐节奏旋律,细致的把握每个舞蹈动作,才能达到集体合作表演的效果。
通过集体舞蹈节目,可以培养小朋友的集体协调能力、团结互助精神、整体配合意识。通过舞蹈动作共同体验音乐情绪,共同实现舞蹈表达效果。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集体舞蹈动作要求简单易学,节奏感强,动作简单统一,能体现出幼儿的天真烂漫的精神面貌。
(三)载歌载舞。载歌载舞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以“歌唱”和“念白”为主,辅助以舞蹈动作的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方式更多的表现在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表演中,也被民族音乐和舞台表演节目中普遍采用。
在幼儿儿歌演唱形式中,演唱是一种很生动的节目表演方式。歌曲演唱者通过配合简单的舞蹈形象动作、结合表情姿态、整合节奏动作等一系列动作要求,进一步表现舞蹈的内容和音乐内涵,来向观众传递共鸣信息。这种边唱、边念、边表演的形式,在幼儿舞蹈中也被广泛的采用。载歌载舞的节目中,舞蹈动作一般都会贯穿于整个节目过程,成为一种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
(四)即兴舞。即兴舞是指舞蹈者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配合音乐自编自演的一种即兴表演方式。这种舞蹈表演形式在幼儿最初的舞蹈行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也应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空间,积极的参与舞蹈动作的设计,和老师一起配合编排出适合自己的舞蹈节目。
好的即兴舞表演需要舞蹈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能够熟练地运用舞蹈基本动作,能够准确理解歌曲的表达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理解的歌曲内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即兴舞对大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必须通过学习训练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即兴表演。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的编排一些简单的儿歌动作,让幼儿在舞台上即兴发挥表演。比如:数鸭子、拍手歌、数星星等这些生动欢快的儿歌节目,都是进行即兴舞蹈的很好题材。
(五)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学习内容之一,几乎每一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游戏内容,都是在游戏的伴随影响下快乐成长。我们幼儿时期常做的游戏有“木头人”“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等,都是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游戏,这些游戏丰富了童年的生活乐趣。
音乐游戏是幼儿进行音乐、舞蹈学习的很好途径,幼儿喜欢在歌曲的伴奏下,按照音乐的内容、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游戏玩耍。这些游戏往往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和动作要求,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气氛中、在有趣多变的动作造型中、在欢快的游戏气氛中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和游戏的愉悦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美有趣的音乐游戏,才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童年的生活内容。
二、幼儿舞蹈的基本特点
幼儿舞蹈除了具有一般的舞蹈艺术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鲜明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幼儿舞蹈的“活泼”“天真”“夸张”“有趣”的特质。在幼儿舞蹈的结构编排中,动作整齐简单,动作活泼有趣,是表演效果期望的目的。所以幼儿舞蹈具有“短”“浅”“童趣”的基本特点。笔者通过长期教学观察,简单总结幼儿的舞蹈特点如下:
(一)幼儿舞蹈的直观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排的幼儿舞蹈,具有表达简单直观的特点,因为幼儿只能通过具体的形体动作来表达生活情绪。比如:表达伤心的情绪就会用“揉眼睛、摇头晃脑”的动作,表达瞌睡了就会“打哈欠”或双手和臂做“枕头”,表达高兴的心情时就会选择蹦蹦跳跳。他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那些抽象的舞蹈动作不属于这个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具有鲜明直观的动作特点。
(二)幼儿舞蹈的模仿性。幼儿处于大脑发育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积极的、兴趣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乐此不疲。
幼儿的舞蹈动作编排也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细节,把它形象化的融入舞蹈表演中。比如:模仿小鸟飞翔、青蛙跳跃、企鹅行走、马儿奔跑等动作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三)幼儿舞蹈的幻想性。幼儿舞蹈具有丰富的幻想性,因为幼儿的生活经历很少,他们对出现在视野里的每一个事物充满了幻想和想象。这些想象往往超脱了现实生活内容,形成了一种充满了童趣的幻想画面。在这一时期,幼儿喜欢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喜欢看科幻画册。在他们的舞蹈动作中,也同样充满了幻想色彩。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些合理的想象,编排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舞蹈动作,就能塑造出鲜明的幼儿舞蹈特点。
总之,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熟练的把握了幼儿舞蹈的这些特点,就能合理的按照幼儿的模仿心理和动作特点科学安排舞蹈课程内容,有效的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通过进一步学习训练,掌握基础的舞蹈知识技能,培养舞台表演能力。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同时锻炼好幼儿身体的柔韧度、平行能力、协调配合能力。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训练,能够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集体配合协调意识得到重视,模仿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表演能力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幼儿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