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与戏曲音乐创演关系之研究
2016-05-30曹云南
曹云南
【摘要】中国歌剧与戏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对于歌剧与戏曲音乐创演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歌剧和戏曲音乐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歌剧;戏曲;创演关系;研究
当前,音乐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歌剧和戏曲艺术作为极具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不少观众群体的欣赏与喜爱。对歌剧和戏曲的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利于发现两者的演变规律,从而促进中国歌剧事业与戏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中国歌剧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差异
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与戏曲艺术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区别的,两种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侧重点,但是对于艺术境界的追求又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可以说,歌剧与戏曲的关系既有异也有同。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首先认识到两种艺术之间的区别。
(一)歌剧与戏曲的概念
关于歌剧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想法。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从中可以看出组成歌剧的几大要素分别是音乐、舞台和歌唱。其中音乐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音乐与戏剧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就能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艺术美感。而中国歌剧则在歌剧的基础之上融入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指的是由中国人创作的歌剧艺术,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戏曲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华艺术,融合了多种表演元素。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充分吸收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民间风俗的精髓。戏曲的生成与发展是沿着戏曲文学、舞台表演、音乐这一系列的过程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戏曲艺术的音乐结构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表演形式。戏曲艺术追求意境美,强调演员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所有的表演和音乐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因此在剧本结构、音乐模式、角色出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这种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智慧与艺术修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珍宝。
(二)歌剧与戏曲的区别
歌剧和戏曲有着不同的生产环境和发展历程,体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尽相同。除了两者在形成和发展上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音乐方面的差异。尽管歌剧与戏曲都包含声乐和器乐两部分,但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歌剧音乐的音乐语言相对来说具有独立性和抽象性,主要讲究的是与舞台情境、戏剧人物等相关因素的高度配合。音乐的选用主要是参考故事情节的需要,一般不存在音乐语言上的限制以及声腔、剧种上的约束。西方歌剧呈现出一种交响化、多声化、戏剧化的创作特点,当然中国歌剧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特点的制约和影响。歌剧中的音乐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手段来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篇章,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最终目的。通常来说,不同的歌剧需要不同的音乐,因此往往都是“专曲专用”。
戏剧音乐则与歌剧不同,自身有一种程式性特征,具体体现为音乐上的“一曲多用”。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戏剧表演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当音乐形态稳定下来之后,同样的音乐就可能会用在不同的剧目和人物上。另外,戏曲的声乐部分主要分为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而戏曲音乐主要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恰当的套用和变奏,以实现音乐在戏曲中的表演功能。
二、中国歌剧与戏曲音乐之间的融合
尽管中国歌剧艺术和戏曲艺术有很多差异,但是作为高雅艺术对于听众艺术情操的陶冶作用却是大致相同的。两种艺术都能够带给听众愉悦的艺术体验,并使得音乐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普通大众。近年来,两种艺术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稳定的发展。在相互促进之下,中国歌剧和戏曲音乐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一些结合了两种艺术形式特点的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一)歌舞剧的发展
基于歌剧具有的原创性和戏曲具有的程式性,歌舞剧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歌舞剧作为一种吸收了两种艺术精华的艺术形式,既能够体现歌剧的生动情节和故事新颖,又能够吸收戏曲艺术的优点,逐渐形成稳定的、统一的艺术模式,从而推动歌舞剧的迅速推广。在歌舞剧这一表现形式中,故事情节通过完整而生动的表演得到恰当的演绎,而音乐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能够切实结合剧情的发展需要突出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音乐的起伏来引导故事的发展导向。由此可见,歌剧的艺术特征在歌舞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另一方面,为了使歌舞剧得到更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戏曲艺术的程式化特征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歌舞剧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表演程序和形式。创作者开始将这一程式加以微调运用到各种不同主题的歌舞剧目中去,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使得歌舞剧的创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今,普通大众对歌舞剧的认知和认可都已经上升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甚至在电视节目中也经常出现这一表演形式。
(二)秧歌剧的发展
秧歌剧可以说是中国歌剧和中国戏曲结合的产物,这一艺术形式完全是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秧歌剧的发展代表的是一种音乐发展的趋势。传统高雅的歌剧艺术和戏曲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仅供少数群体欣赏的艺术,而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艺术形式。而秧歌剧这一类型的剧目吸收了歌剧和戏曲的艺术养分,结合普通大众的音乐需求,将艺术引入到了更为通俗的范围内。总的来说,秧歌剧的发展体现出一种音乐大众化、民族化的倾向。不管是在音乐形式上,还是表演内容上都充分贯彻了这一理念,导致秧歌剧迅速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使歌剧和戏曲的融合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三)戏曲板式与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在西方歌剧的基础之上演化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形式。其中,中国歌剧剧目中不乏有很多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的歌剧。尽管这些歌剧的表演形式仍然是观众熟悉的西洋歌剧的形式,但是在音乐上却有很多创新的地方。
(四)戏曲唱腔与中国歌剧
戏曲艺术和歌剧艺术的表演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声乐演唱。一般来说,在音乐艺术中常见的演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合唱、重唱等等。当中国歌剧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也适当的吸收了传统戏曲的一些独特的演唱方法,比如帮腔和润腔。帮腔属于典型的戏曲唱腔形式之一,在舞台上具体表现为其他伴奏人员的帮唱、和声。当主演在舞台前面进行歌唱的时候,身后的其他演员会以不同层次的音调与之相和,形成一种旋律上的层次感。这样一来,就极大的丰富了歌剧演唱的形式。弥补了主演一人独唱时舞台的空寂感,达到一种和谐互补的舞台状态。帮腔还能够营造一种音乐氛围,帮助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歌剧的内容和意义。润腔也是传统戏曲的一大特色,使用润腔的唱法会使得歌曲演唱更加浑厚有力,表达也更加完整流畅。
总的来说,在中国歌剧中加入戏曲唱腔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处理方法。如果能够根据歌剧剧情的需要,适当的加入戏曲唱腔,就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艺术形式的优势。艺术表演也会因此得到形式上的丰富、风格上的创新以及观众体验上的提高。这对于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原丽红.《中国歌剧与戏曲音乐创演关系之研究》[D].2014.
[2]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