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海山:海尔整合GEA的“协同逻辑”

2016-05-30史亚娟庄文静

中外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梁海人单派克

史亚娟 庄文静

梁海山是海尔第一任轮值总裁,更是海尔内部历经20多年实战后“赛”出来的“良驹”。在梁海山的带领下,690不仅以优势的冰洗业务带动空调、彩电业务,还成功推动了海尔对日本三洋、新西兰斐雪派克白电业务的并购。

低调内敛、平易近人,是梁海山留给《中外管理》一行的最深印象。从与记者展开对话到配合事后拍照,这位曾经多次操盘海尔重大跨国并购案的年轻总裁,脸上始终带着羞涩的笑容……没有山东大汉的魁梧身材,独自疾步行走在海尔园区的他,始终平易谦和。

在青岛海尔收购GEA这起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中,后续对中美不同商业环境下庞大资产的“消化”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人们更加好奇的是,海尔如何将整合三洋白电与斐雪派克的成功经验复制于兼并的GEA当中?在中美两国法律及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下,海尔能否实现同一平台多元文化的和谐并存?并购后如何将“协同效应”落到实处?

作为此次并购案的重要幕后操盘手,梁海山首次在接受《中外管理》一行专访时透露,自2016年6月7日最终完成交割到6月底,GEA已为青岛海尔贡献了34.6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利润达1.03亿元。而公司经营趋势的持续向上,是并购“协同效益”的初步体现,未来海尔将与GEA积极展开业务协同、组建“中美联合整合团队”,发挥GEA高管层和核心员工主导作用,共同应对整合中的风险与挑战。

“人单合一”应市场差异而变

《中外管理》:海尔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在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和管理等方面已进行深入探索,尤其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上与GE高度契合,对此双方的一致态度是什么?海尔整合三洋白电时,在崇尚团队文化的日本企业推动“人单合一”并不顺利,该模式在GE又将如何推动?

梁海山:海尔与GE至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交往历史。早在1990年代,GE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海尔便是其收购对象之一;2008年GE首次公开出售家电业务,海尔也是竞标者之一。基于双方在各自市场建立的强大竞争力,我们与GE的合作从未间断,也曾多次与GE高层座谈交流。前GE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先生一直是张首席敬重的企业领袖,海尔还专门研究学习GE的“六西格玛体系”以及200多项固定管理流程。

另一方面,GE也熟知海尔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认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尽管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但GE正在进行的“产品到用户”的转型思路与海尔不谋而合。就在2016年7月,GEA董事长奇普·布兰肯希专门到海尔详细了解“人单合一”,并与U+、创业孵化、制冷、洗涤、厨卫等在内的多个平台主展开交流,坚定了GEA融入海尔互联网转型的决心。

海尔在收购整合中会进行创新。所谓“整合”,旨在将每个员工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而不是让他们沦为企业工具或达成既定目标的执行者。以海尔2011年收购三洋白电为例,日本文化强调团队精神,问题是员工“只知道执行领导命令,不知道执行市场命令”,由此海尔在不违反日本法律前提下改革企业机制:适当调整三洋原有工资体系和“职能式”评价标准,换之以市场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日本公司“能升不能降”的人事升迁制度,换之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人事机制。

而此次整合GEA,尽管同样属于体量庞大、剥离复杂业务的资产交易,但我们在与GEA团队沟通中发现,美国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员工更希望企业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支持他们自我创新并最终拿出被人认可的产品。这与海尔“人单合一”天然契合,因为我们一直都鼓励员工直面市场,做自己的CEO。此外,美国人的天性乐观,也让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直接,就目前情况看,GEA员工对“人单合一”的反应是积极的,大家也都在通过样本实施,但模式推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脱离区域市场情况而上下“一刀切”。

《中外管理》: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收购均以失败告终,可见并购中的文化融合之难,海尔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梁海山: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所有跨国并购中都会遇到的,这方面我们在与GE高层谈判中就已达成共识。纵然中西方存在文化环境与法律制度的种种差异,天性使然,没有人不想获得外界的认可与尊重。这也是海尔与GEA合作的核心,我们会本着让员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的初衷,联手为他们搭建创新平台,并给予试错机会。只是究竟如何引导创新以及提供具体的范围和形式,海尔会结合各国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特点,应需而变。

总的来说,为实现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此次收购本着两个主导原则:一是承接引领的市场目标,首先在北美市场进一步发挥GEA品牌资产价值,提升其品牌活力;二是最大限度保证GEA优秀团队继续发挥自身创造力。由此GEA总部仍保留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海尔也会尊重信任对方富有才干的管理团队,使企业在现有高级管理团队引领下开展日常工作,独立运营。具体是由海尔高管团队、GEA高管及两位独立董事共同组成董事会,共同协同未来的战略方向和业务运营。此外,海尔今后在美国市场还将实行Haier、GE双品牌的相对独立运作。

以“抢单”方式实现业务协同

《中外管理》:建立独立董事会后,海尔此次“放权”与收购斐雪派克时采用的“三权让渡”是否存在一定关联?接下来将如何应对整合中的风险与挑战?

梁海山:董事会独立运转,并不意味着与海尔完全割裂。相反,为保障董事会各项制度的落地执行,海尔分别建立采购、研发、供应链三大业务协同委员会并让其实现自运转,随后,再在这些部门之上搭建管理协同委员会,以从宏观层面做好调配与分工。

针对此次并购中的潜在“文化冲突”,海尔早在2016年1月竞标阶段就已提前预见并筹划解决方案,目前已细化至并购整合的各个环节。2012年海尔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采取的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三权让渡”治理机制,对整合GEA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同样在 GEA设立独立董事会进行监督和指导,董事会下,继续设立四大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战略、道德及合规、薪酬、审计工作。

实际上,“一并即死”是传统并购整合中极易出现的现象。但在海尔的理念中,并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对手,尤其对待GEA这类优质资产,我们不想看到它在海尔平台上被迅速同化,最终失去活力。而海尔规避以上风险的根本保障,是同时搭建多角度业务协同机制,其与传统管控机制存在本质区别,即它以延续原有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被并购企业的资源优势,保障优良资产的独立发展。

除此之外,GEA董事会也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组织体系,在未来的业务协同中,还会广泛吸纳IT、人力等一系列丰富的外部资源,在美国本土组建“中美联合整合团队”,并鼓励资源方以“抢单”方式实现“小微”化运作。

《中外管理》:以“抢单”方式实现业务协同,在并购整合中很少出现,海尔当初是如何想到这一策略的?有无“人单合一”于业务协同上的生动案例?

梁海山:海尔建立采购、研发、供应链三大业务协同委员会,并不是在海尔本部进行“抢单”,而是面向海尔在美国、欧洲、日本、澳洲、中国五大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再延伸出众多触角,充分链接当地一流资源。由于这种机制正好契合海尔一以贯之的“全世界是我的研发部”的创新理念,可在全球各地搭建起庞大、开放式创新网络,“人单合一”之于业务协同的想法由此产生。

以此次海尔“研发协同”为例,就吸引了GEA首席技术官凯文.诺兰的浓厚兴趣。2016年4月12日,凯文.诺兰带团队来到青岛,就海尔与GEA研发协同问题与海尔本部团队进行对接。沟通中凯文得知,海尔研发平台准备建立一个全球研发协同委员会,主要负责全球产品和技术协同。这样的规划,让凯文.诺兰怦然心动,因为他一直有个梦想:通过一个面向全球的平台,在家电研发领域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华与价值。遗憾的是,GE家电主要面向欧美区域,凯文.诺兰的梦想一直受限。

但这并不是让凯文.诺兰兴奋的关键所在,他更欣喜于海尔全球研发协同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委员长”的产生机制——只要你有想法,拿出让大家认可的方案,无论你是谁,都可以竞岗。回到美国,凯文.诺兰用一个多月时间精心准备竞选方案。5月18日,他带着自己的方案再次来到青岛,最终“抢”到了海尔全球研发协同委员会负责人这一“单”。

看重协同背后的“用户价值”

《中外管理》:接下来,海尔在采购、研发、供应链三大业务协同上的具体规划是怎样的?如何让协同机制在国际市场产生效应?

梁海山:从6月6日完成交割,海尔目前已顺利搭建GEA组织体系,并形成了交互配合的协同机制。而“完成交割、实现稳定过渡,保证原有组织业绩的稳定提升”也是海尔布局整个北美市场的前提与底线。目前所有业务协同都在稳步推动中,尚未形成具体“时间表”。需要强调的是,回顾三洋白电到斐雪派克再到GEA三次海外并购历程,“研发协同”一直是海尔海外并购战略中最值得整合的强势资源。但并购不是获取研发资源的唯一方式,因为对待更多开放研发体系以及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分散资源,无法简单从一次并购中获取,所以我们在“协同效应”中首先看重的是用户资源的获取,这也是收购前期最直观的市场表现。

一方面对海尔而言,早已深耕美国市场多年并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品牌,而品牌体验的基础,是先有顾客资源。与GEA合作,恰恰可直接获取其背后强大的顾客资源,这就有了从顾客资源向用户资源转化的基础。此外,海尔还可借收购深入渗透至美国市场,巩固自身在家电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毕竟“GE”强大的品牌溢价,为我们“借船出海”省力不少。

另一方面对GEA而言,融入海尔生态后,要依托自身百年品牌积累的用户基础创造更大价值,就必须直面用户,依托互联网,驱动企业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型至“与用户融合共创”的平台,这也是海尔在此次收购中给予 GEA的重要意义。

《中外管理》:海尔“牵手”GEA,是不是意味着将诞生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完美互补各自在渠道与产品上的优势:GEA可快速获取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份额,实现家电业务新的盈利增长;而海尔则可凭借GEA在覆盖全美的销售网络,实现“Haier”、“GE”、“FPA”三大品牌资源的系统整合?终极目标是什么?

梁海山:是的。“协同”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市场增值”。针对如何协同收购后双方的采购资源、研发资源、制造资源以及市场资源,海尔方面凝聚了海尔、GEA、斐雪派克三组不同团队的力量。斐雪派克被海尔收购后,自身在美国也组建了团队,后收购了美国最高端厨电品牌DCS,这个品牌比斐雪派克还要高端,专注烧烤等户外厨电用品。

实际上,海尔要想在美国市场获得整体提升,首先需要实现海尔、GEA、斐雪派克三大团队的资源共享、技术配合,最终研发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并能与用户展开交互,整体提升海尔海外市场形象。

此外,海尔之所以侧重用品牌联盟形式在美国发挥“协同增值”,也想借力GE强大的物流与售后服务体系。拥有百年历史的GE集团,专注于生产洗碗机和冰箱等大型家电,尤其在以预装家电住宅为主流的北美市场拥有很高的品牌实力。与中国不同,美国家电渠道覆盖建筑、装修两大市场,但不采取公开、连锁形式,几乎全被GE渠道系统垄断,实现了B2B、B2C业务的全方位覆盖。这近似于国内提供“精装修”服务的地产商角色,售后服务完全按照建筑流程操作,但在配送及安装时间、安装选材上给予消费者自主权,契合海尔一直强调的用户交互思想。

猜你喜欢

梁海人单派克
如何做自我介绍呢?
说说我自己
“人单合一”的核心在于放权
人单合一的核心就是追求人的价值的最大化
海尔管理模式解读
——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
The Common Us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Abbreviation in Daily Life
The Common Us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Abbreviation in Daily Life
走来走去的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新年致全球创客的一封信
派克·企业家俱乐部暨新品品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