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

2016-05-30翟丽伟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翟丽伟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安排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模糊,缺乏梯度性等问题。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有新策略,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吸引力;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塑造自身,提升教学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42-01

长期以来,在高考压力下,许多高中学校都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文化课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大多不够,许多体育教师对待教学活动也不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重申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再忽视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特殊作用,而要切实审视体育教学现状,发现、解决问题,针对现象,采取措施,力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能效,全面推展素质教育,不仅努力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要着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笔者通过对身边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同仁一些启示。

一、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安排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以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众多挑战,因此,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调节、设计。但目前体育教学内容普遍比较陈旧,有不少训练内容是单一、重复的,很少有新内容的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标准和目标,缺乏弹性而且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要么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对体育课难以提起兴趣;要么觉得自身很难完成,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

(二)教学目标模糊,缺乏梯度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改进教学实践,但是他们对新理念的理解并不彻底、深入,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对于“愉快教学”的理念,一些教师认为这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放开手脚,自由发挥,只要他们玩得高兴就行;而对“成功体育”的理念,他们则解读为是可以降低体育考试的要求,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过关”,都能“获得成功”……这样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结果只能是让体育教学脱离既有轨道,让教学内容失去系统性、连贯性,让教学目标难以贯彻、落实,也达不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梯度训练目的,让体育教学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空有奔驰的速度,却难以抵达目的地。

(三)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显得十分呆板。而上课的效果呢?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示范得汗流浃背,学生则听得疲劳,看得乏味,反复的练习更是让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减,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体验到体育健身的乐趣,所以教学效果不佳。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学生对命令的服从、纪律的遵守,学生们虽然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了,却失去了个性。其实,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于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对于体育课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而体育教师的墨守陈规就是忽视了学生这种个性的差异,也剥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权利,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当代高中生大都崇尚个性、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很难适应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被动听课、纪律严明的组织形式,而且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身体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这是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的,所以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有新策略。

(一)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吸引力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体育教学改革也是一样,教学内容有问题就要调整内容,教学模式不合理就要更新模式。时代在发展,体育知识、信息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体育课的内容也要适时吸收、容纳新鲜的“血液”和“营养”,并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协调多种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身体状况和实际能力来选择能接受的、适合的练习方法,让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训练目标,获得成就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另外,可以采用竞赛、游戏等多种新颖的形式进行教学,避免一味地讲、学、练,让学生在玩中展示自己、挑战自我,也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总之,只要教师能够注意到教学内容安排的新颖、系统、梯度性,教学模式、手段的多样性,就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体育意识。

(二)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塑造自身,提升教学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不只是要学生被迫去运动,不得不学习体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上深刻认识、了解体育,积极培养运动习惯,形成正确、持久的体育运动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只有教师处在不断学习的状态中,才能够正确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目标,钻研摸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补充“能量”,为教学模式挑选合适的“外衣”,给予学生适宜的学习空间,让高中体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应。

综上所述,尽管高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也面临挑战,但我们不断积极参与改革与实践,依然可以期待体育教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旸.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

[2]安富海.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2).

[3]牛鹏飞.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03).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体育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