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多元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2016-05-30何昭华

师道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生法律

何昭华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法律素养关乎法治国家的建设。所谓法律素养,就是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包括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和法律信仰等方面。法律素养是初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德育课程,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需要我们整合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资源,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仍然不能法治”。可见,法治化就是逐步建立法律权威、树立法律信仰的过程。如果不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就不会产生法律信仰。只有将外在的法律诉诸人性,才能使人们尊重、信仰法律,充分发挥法律的功用。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的必经阶段。初中生应掌握的法律知识分布在七、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的教材里,教师应整合这些散落于各年级和各课例的法律知识,利用好教材这个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一)用图表式,对教材进行逻辑整合

整合,就是把一些相关的要素,经过内部和外部的有机联系和链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一定能系统的提炼过程,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图表形象而明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框架进行宏观掌握。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法律内容的分布整合图表。

(二)合理调整,对教材进行顺序整合

有些内容应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开展教学,因为教材的编写基本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按照书本的顺序教学容易让学生理解。

但有些规则属于并列关系,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如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的《身边的诱惑》,第九课《遭遇险情的对策》,这些内容属于并列关系,就可以不分先后顺序地开展教学。

(三)纵横活化,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

如进行初三专题复习的时候,可以把三个年级的法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活化教材,让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法律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例如:七、八、九年级法律内容的整合(如下表)

二、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社会课程资源是指图书馆、博物馆、现代建设的重大成果,国内外实时发生的重大新闻、社会热点,相关的思想观点、历史沉淀的文化底蕴等。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从个人本位上讲,是以培养其个人的法律行为鉴别能力、履行能力、维护能力为目标;从社会本位上讲,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因此,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一方面必须适应个体发展规律,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另一方面,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其自己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法治规范,并用社会主义法律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强调从这个维度来认识和组织法律知识的教学,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要从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定位其课程价值和目标。因此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与社会取向相协调,优化教学实践环节,除了课堂上结合教材分析典型案例外,还应挖掘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的法治教育,及时纠正学生日常行为的偏差。

(一)利用新闻热点,形成恰当的教学结合点

可运用的模式:收集—整理—运用。如:《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制止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1)这项处罚办法出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哪些权利?(列举三个)。具体依据哪部法律保障这些权利?(2)工商部门依法审议通过该办法,属于权利保障体制中的哪一保障?体现法律的什么特征?(3)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时,要坚持什么原则?依法行使职权有什么意义?(该题整合了七年级第七课,八年级第一课、第八课,九年级第六课)

(二)筛选网络资源,使教学焕发生机

网上资源有视频素材、动画、图片等,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对其合理挖掘与整合,将使整个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利用好网络资源是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得力助手。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可以用图片等形象地对学生进行讲授,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见下页图)

如讲授九年级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则可以用网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真实了解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方法等。(见下页“听证会”图)

三、通过整合本土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作为青少年自愿、自觉、自为认知和践行的社会规则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要让其理解、接纳、认可、内化和践行社会规则体系,使其明白自己的日常行为应当遵守什么规则,什么行为是禁止的,什么行为是社会大力弘扬的。而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课程资源,强调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整合课程资源,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这样既弥补了教科书和网络资源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践行法律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法律精神。

(一)整合本土风俗习惯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接地气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许多说不完道不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居住、建筑、商贸、语言、岁时节令、婚姻、祭祖、礼仪、娱乐等。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本土风俗,使学生既能感受到现代法制文明的强劲冲击和活力,又能领略到传统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如讲授九年级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可以让学生参加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二)开发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使教学具有人文性

无论是谈及遵纪守法还是关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法律都不是外在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东西,而是本身就构成人的生命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学中谈及法律的同时可以通过结合本土人文景观、中华美德故事等多方面去创设德育契机,增强学生道德意识。使学生通过德育的内化,更牢固地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律素养。通过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信仰。

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的时候,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还要提倡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精神,大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如讲授九年级第六课《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可以结合广州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人文景观介绍,让学生体会民主法治的来之不易。

总之,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教育工程,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中教材资源、社会资源、本土资源的整合,可以使教学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合力效应,从而优化思想品德教学,有效实现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把初中学生法律素养培养作为首要问题去抓,使我们的“祖国的花朵”有一个完善的人格,让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系2015年度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的实践研究——以广州市南沙横沥中学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004]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横沥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初中生法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