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05-30田振
田振
摘要:教育除了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新课改的进程中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进和完善,然而其发展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初中阶段;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新在数学领域的应用很为重要,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思维,是对思维主体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对知识面的扩展、知识系统的疏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困难
1、教师主导地位过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取得的成果去不是很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过重。新课改中强调,老师为学生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这里的主导并不是在教学中凡事都要由教师来指导。但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学中,还未摆脱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情形。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灌输式的教学泛滥,而学生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所以很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未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其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新思路,但同样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省去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烦恼。但这样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看似很感兴趣,思维却只能跟随课件,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3、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不仅是家长看重的,同时也是教师学校最看重的。班级与班级之间有分数评比,教师之前科目与科目也会出现评比,这样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即使有些老师明白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也无法教学重点放在这方面的培养上,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很难在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使学生从心理上认真且主动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会对教学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少给脸色,多给笑容;少冲动,多冷静。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学生一但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导致消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就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神奇的教学效果。师生间只有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3、改变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学生依然是学习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下,数学课不但缺乏吸引力,就更谈不上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教学方案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应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既要有教法,更要有学法;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自学方案”,采取学、议、导、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就多了,创新能力的空间就大了,克服了“满堂灌”的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也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综合利用。
4、强化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开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实践证明,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问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因而我们要有意识地、合理地、规划地进行培养,要争取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和教材潜在的创造性因素,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并顺势对学生加以一定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充分发展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珍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五法”[J].师道:教研,2012,11
[2]杨淑君.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