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陆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分析

2016-05-30廖昕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教版

廖昕

摘 要:助读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助读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疏通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能力,反思质疑的能力。由于两岸教科书编写理念与方法的不同,所以在教科书助读系统上也存在不同之处,对两套教科书助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并且比较相同选文的助读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两套教科书的优缺点,以达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中学语文教科书编写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翰林版;助读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31-01

一、助读系统概述

在有的著作或者论文中,助读系统又常常被称为“导语系统”、“助学系统”、“导学系统”、“提示系统”、“辅助系统”等等。

阎立钦、倪文锦、朱绍禹先生对此都有论述。阎立钦、倪文锦认为,助读系统以材料的形式呈现于教科书中,作用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学的能力,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文章提示、文下注释以及题解等都属于助读系统的范畴①。

朱绍禹先生则认为助读系统“是对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和对相关资料的引述。包括编辑说明、单元学习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简介、参考资料等”②。

二、两版教科书助读系统内容比较分析

由于编写理念的不同,两版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两版教科书就某一主题单元而言,都有单元前提示性文字、单元内容、插图、注释、练习题,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构成要素名称和内容各异。本文以《木兰诗》这篇课文为例,将对两版教科书中的课文注释和课文插图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文注释

一般来说,注释的方式主要有三类:夹注、脚注和文后注。人教版和翰林版的注释都是采用脚注的方式,具有较丰富的注释内容。由于两版教科书在选文上有很大的出入,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及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只对两版教科书中的相同篇章之一《木兰诗》的注释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和总结,将从注释的种类、注释的位置、注释的数量、注释的话语风格四个维度来对比两版教科书在注释方面的特点。

从注释的种类看,两版教科书的注释都有对疑难生僻字读音、意义的注释,对地名、人名的注释,对典故的注释,对山川风物的注释等,比如:“燕山”、“黑山”。

从注释的位置看,人教版和翰林版都采用了课下脚注的形式,课文和注释在同一页面出现,方便学生及时查阅、理解。

从注释的话语风格看,这两套教科书的注释语言都讲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以免艰涩难懂。

(二)课文插图

在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是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主要从插图的数量、插图的位置、插图的质量及插图和文本的关联性四个方面对人教版和翰林版进行比较研究。

从插图的数量上讲,《木兰诗》这篇课文人教版的插图仅1幅,翰林版是8幅,翰林版插图的数量远高于人教版。

从插图的位置上看,人教版是以一副图片作为单独一面放置于课文中呈现,而翰林版的插图都散布在文本当中,与文本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根据不同图片和文本的内容,或置于角落,或铺满全页,或铺满两页,置于文字下方,既是背景又是插图。或置于书页的下半部分。起到装饰与解释的作用,或嵌在注释当中,与注释配合使用。

从插图的质量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图片只有少数是彩色的,绝大部分都是黑白的简笔画,翰林版的课文插图质量高,不仅色彩鲜艳逼真、绘制精细,而且插图中的事物形象也更为生动活拨。

从插图和文本的关联性看,两版教科书的插图都与文本内容发生了联系,图文的符合程度较高。两版教科书对插图的选取和配置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能充分发挥插图对学生的正促进作用。虽然人教版仅有一幅插图,却给学生呈现了“黄河流水鸣溅溅”、“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画面,而翰林版则是以课文内容的进程为轴线,一幅幅插图连贯起来,使学生通过看这些插图都能读出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对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编写的思考

通过对人教版和翰林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我们对这两个版本教科书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人教版的助读系统虽简约却也起到了良好的助读作用,翰林版则精致又全面,更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比较,笔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对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编写有着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一)助读系统的编写理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虽然设计了一些助读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助读内容的存在,除了课下注释之外,其他的都是缺乏操作性的助读指导,对学生的自学帮助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科书助读系统在编写时要注重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知识、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二)助读系统的内容应更加具有弹性和开放性

虽然助读内容应丰富多样,但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教学和思考的余地。如果把助读内容安排得过于全面,虽能大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但也会使学生完全依赖于助读内容,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减少,而且教师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助读内容要有适当的弹性,给教师和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根据助读内容调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注解:

①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87.

②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教版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基于独特视角的教学立意与实施——以人教版《圣雄甘地》一课为例
二年级柜台(人教版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