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教学有效生成的思考

2016-05-30李政坦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圆锥长方体长方形

李政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27-01

新教材在针对不同受教育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这对于老师来讲在课堂上就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年龄、心理承受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因材思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授课前需要写好教案,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认真耐心的听取学生的呼声,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课堂上没听明白的知识点要在花课外时间耐心的辅导学生。现在针对日常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并且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如下几点感想。

一、观察中生成

学生接触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种认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有所发现。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师是通过实物进行教学的,然后教师把这个实物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让学生们观察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这个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经过探究,多数同学掌握了长方体的轮廓以及基本特征。这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棱与棱之间,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再次的观察和研讨从中就不难发现,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也相等。教学实践中有意识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又问:你能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有的同学很快地说出:相交于A点的AD、AB、AE分别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又有的学生指出相交于B点的长、宽、高。教师再一次启发学生观察,要想找到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规律吗?经过小组讨论,就不难发现相交于任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实践证明,通过观察是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操作中生成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的禁锢,中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比西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弱。其实并不是中国学生不愿意动手实践,真正的原因是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有很多难懂的知识点,如果单纯的讲解课本,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并且感觉枯燥难懂。此时,如果运用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或者求证相关理论,那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而且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容易吸收。

例如:在教“圆锥体积”如何计算的课时,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圆柱体积等相关知识,以此为铺垫学习圆锥体积的求法,课题前可以让学生们先准备好硬纸张,然后教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好一个纸质圆柱和纸质圆锥:

如下: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进空的圆柱容器里,这样倒了三次,正好装满这个圆柱容器。学生们从中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而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已经掌握V柱=Sh,所以学生很快就推导出V锥=13Sh。这一节课,由于课堂上

都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们自己亲自操作,推导出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明白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加深了印象,更巩固了知识点,让学生们的认知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对枯燥的课堂更感兴趣,加深了对学习的热爱和投入。

三、想象中生成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8份(沿着圆的半径剪开),然后把这些剪开的小扇形沿着半径拼起来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36、72、144等份,无限地平均分下去,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理解只要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能让长方形的两条长越来越接近一条线段,那就更接近长方形了。这样,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想象力使他们感知认识到圆的面积是可以转变为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的。

因为圆的周长C=2πr,所以长方形的长为∏r,而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即πr×r),所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圆=π。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发挥联想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好奇中生成

“好奇”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没有这种好奇心就不易产生求异思维,认识问题就没有一定的深刻性。好问、多疑,课堂上爱提问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爱学习的表现。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求知欲具体表现。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在面积的转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我这样剪,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相等的。我听他讲完后心里一阵暗喜、一阵担心,怕的是学生能不能在转化过程中,找到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相等的,我借助孩子的转化方法,让全班同学参与的讨论,很快的就解决了这转化方法中所产生的疑问。并表扬这位同学在数学知识中勇于探索与思考,让学生们感受到图形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了解。“好奇”终于把问题推向一定的深度,学生的探索探究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在课堂各种有效生成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有所了解,又增加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只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就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是能够做到的。

猜你喜欢

圆锥长方体长方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拆拼长方体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