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

2016-05-30杨萍詹荣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价值

杨萍 詹荣菊

[摘 要] 道德危机是导致社会无序的真正元凶。因此,应注重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对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价值加以探究,从传统文化教育本体承载着的德育目标入手,分析在现代文明中德育价值的成效发挥。

[关 键 词] 德育价值;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文明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50-02

在经济危机仍然笼罩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现代文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道德缺失,也已逐渐暴露出社会失序、价值失衡和行为失范等问题。近些年,社会不良现象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像“官二代”“富二代”一样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上的失误,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所问题?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增强道德教育呢?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着手,从而明确传统文化复兴中的德育价值。

一、回归传统文化教育大势所趋

现代文明教育呈现的困境,并不仅仅是教学领域的问题,还是现代精神文明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文化挑战。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应对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的道德挑战时,也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深刻内涵进行反思,响应时代文明发展的呼唤。中华民族所传承下来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心智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弘扬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诚实、孝敬和互爱、谦让,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尊师重道、诚信和谐的校园气氛,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我国的老子《道德经》一书在世界销量排行中位于第二,在畅销书排名中仅次于《圣经》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是塑造现代精神文明的大势所趋。

宽恕、仁爱、孝亲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情操,行为举止应遵循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始终要保持自己的道德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坚决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这些都对培养学生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小学生在建立道德规范的初级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其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深情,是具有强大力量的精神。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古人身上所具备的浩然之气和责任逐渐进步为中华民族心中的爱国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精神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同时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再次,自强不息精神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神之一。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有95.2%的人对《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持赞赏态度。但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过多保护,让学生的抗挫折、不畏惧困难的能力大大削弱。所以,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抗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传统教育的回归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大势所趋,是进行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传统文化教育承载德育目标

经济形势的严峻也加强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特别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问题的频频出现后,人们也对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切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只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才能促进社会平稳快速地发展。而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对人才的道德素质提升了要求,在学生应聘的过程中,为考察应聘者是否正直与诚信,特意设计了严格的面试环节。并认为,一个合格从业者必须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他理应敬业、守规又不怕吃苦,样样工作都能拿得起靠得住。

教育事业必须是全方面的教育,并以学生各方面的完整性为前提,不能单一提升知识能力水平,而忽视了对道德素质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国民意识,让其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育人功能还有所欠缺,因此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不是过于强调对知识能力的掌握,通过反思意识来开阔人才培养的视野,为学生塑造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并培养出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人生態度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德育目标的全部内涵,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推动德教进程。《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认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内容上,首先是注重内心自我修养、强调道德自觉,其次是强调知行合一、学践一致,再次是强调德法政融一,最后是强调教人如何做人。传统文化提倡德化天下,追求社会有序,其德育思想历来以社会为本位,强调“礼”为核心,致力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

三、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的德育思想主要是人性本善为中心思想,从而进一步产生以“仁”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能够很好地解决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类道德问题和信用危机,有着很大的德育价值。除此之外,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利于提升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与创新中,其中道德素质标准最为重要。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帮助心灵自由成长,而德育价值的体现,便是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德育价值。

(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

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自立自觉,尤其强调人的道德内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名言警句几乎妇孺皆知。

甲是重点大学毕业生,而乙则是普通大学毕业的,某家医院將二人同时招聘过去,甲认为应当与同事友好相处,因此甲不在背后议论任何人,也不出风头,但令甲感到十分惊讶的是,乙却要下定决心与甲一决高下。后来乙在背后议论甲的缺点,并告诉医院的同事们,起初,甲得知这一消息心里很委屈,但也并没有表现出在意,仍然真心对待乙。然而甲的好心并没有换回乙的好报,乙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诋毁甲。甲会怎么做呢?甲继续努力工作,与同事友善相处,而乙则一心想要诋毁甲,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说甲的坏话上,因此导致乙工作马马虎虎,工作总是出问题。一段时间后,甲的工作蒸蒸日上,同事们也没有发现乙口中甲的毛病与缺点,反而认为甲是工作细心,待人友善的人,凭心而论,乙的智力在甲之上,记忆力也很强,那么差距在哪儿呢?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不得不承认道德自律对人的综合影响。

(二)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德育的目的就在于塑造人的德性,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结构。“知行合一”一直为传统文化所推崇,实践证明,现在民间盛行的《弟子规》学习,的确有助于学生养成善解人意、关注细节的好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去除浮躁习气、提高社交能力。

社会交往并不是难如登天的事情,重点只不过是如何合适地把握自我,正如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社會交往的过程中,应当对每件事情的细节之处加以考虑,比如用餐礼仪和交际礼仪的各个方面,让对方在这些得体的礼仪下,感受到自身得到的尊重感,才能给予自己的信任。老子《道德经》中就已经过告诫我们:“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因此,凡事也应当从细节着手,不断完善自身的交际礼仪,才能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内心的反省和领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重视的关键内容,将心悟和内省当作实现道德自律与内在升华的直接途径,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精神所在,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加以正确的运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我国当今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分看重道德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即心悟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急功近利现象弥增,道德滑坡现象弥长,仅靠道德知识传授显然于事无补。因此,现代德育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德性的养成,这也是道德教育适应高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而言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传统德育突破僵化格局,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品格、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还需在当前我国复杂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建立新的文化秩序,因此需要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放在首位。通过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德育价值不断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赵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张忠华.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J].高校教育管理,2008(6).

[4]邵长胜.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价值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