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盲目地去安慰……

2016-05-30马志响

师道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风北风陪伴

马志响

和几个教师朋友聊天,在谈到如何关爱帮助学生时,他们说学校某个班级的某某同学父亲病故了,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带着班干部去安慰这个学生,和他讲人生、讲家庭、讲未来,希望他放下包袱,振作起来等等。不仅如此,以后的时间里老师还时不时和该学生谈论此事,让他不要因此被牵绊,影响学习……

几位朋友对如此做法都很赞同。朋友L还结合自身经历说:“读小学四年级时,我父亲去世了,当时的感觉是整个天都塌了,成绩也一落千丈。班主任知道这个变故,但整个学年,都没有安慰过我,反而在班上多次不点名地狠狠批评我成绩的退步。”L因此非常憎恨那位班主任。

朋友W认为:“至亲去世,那种痛无以言说、深入骨髓。如果有学生遇上这样的大不幸,我都会非常上心,立即进行安抚,在接下来的时间也经常向其讲解生命的过程与意义……”

L当年的班主任的做法固然应该谴责,但我认为,为帮助孩子走出创伤心理,那种直接了当、大张旗鼓的安慰式做法同样不值得提倡。亲人的突然离去和家庭的重大变故,对年幼的孩子来讲就如同天塌下了来一样,精神必定濒于崩溃边缘,而且会留下很深的心灵创伤,短时间内难以抚慰。他们会很长时间走不出这个阴影。在这种时候,孩子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想过多谈论不幸,尤其不愿别人过多关注自身的不幸。如若老师第一时间去安慰,反复强调,无疑是再次引起孩子对不幸的关注和追忆,会层层揭开孩子的伤疤,让伤疤暴晒于太阳光下,这本身是一种强迫(强迫孩子去关注)行为,显然不是最佳方法。再加上很多老师安慰学生往往不分场合,有时当着同学的面,有时当着同事的面,继而引起旁观者的热议,这些声音绝不是当事学生想听到的,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校在班里处于不利地位,成为被怜悯或被说道、被关注的对象,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某中学一个男生刚进中年的父亲突然病故,留下他们一家三口(兄弟俩和母亲)。家里擎天柱坍塌,天昏地暗,原来活泼开朗的男孩子在这段时间几乎崩溃,好在有母亲和弟弟等一干亲人的陪伴才走出来。班主任为了安慰学生,一改往常,表现得异常热情,三天两头询问学生父亲后事处理情况和家庭生活状况等,细致问询学生的日常生活,大肆动员大家给当事学生捐款,读贫困倡议书,举行捐款仪式等等,希望以此消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安心学习。不料结果却适得其反,这孩子对此唯恐躲避不及,大张旗鼓筹来的钱怎么都不收,硬是退给了同学。失去亲人的痛苦,加上班主任老师贫困曝光式的、过度的热情帮扶,暴风骤雨般敲打着这孩子幼小却敏感的心灵,严重摧毁了他的自尊心。孩子感觉在其他同学面前再也不能昂起头颅了,差点逃离学校,辍学。

这就是盲目的心理干预和过度安慰导致的结果。显然,这是无意的“有意”,出发点是“爱意”“善意”,结果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心理干预需要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化于无痕,需要蒙蒙细雨般地温润孩子的心灵。当学生遭遇不幸时,教师更为恰当的做法是尽量避免触痛孩子,不要因此而对孩子百般“关心”,刻意去安慰,而应该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移情忘忧,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生活上,让暗淡的生命经由自我的调息而自然复苏。教师表面上可以“装作无意”,顺其自然,用倾听和陪伴去帮助孩子从痛苦中走出来,而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些什么,越刻意越会碰触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弦。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灵,尽量不要正面介入,更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劝孩子,那些人们用惯了的安慰话语诸如“不要悲伤,要化悲伤为力量”“不要沉溺变故中,赶快走出阴影”等等,往往会适得其反。

面对同样的事,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做的呢?

另一位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孩子,并没有以长者身份教导孩子:“你该坚强”“要化悲痛为力量”“该独自撑起这个家”“从苦难中获得力量”……其实说这些话,效果犹如隔靴搔痒。这位班主任不动声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刻意去说什么,但是很注意去倾听孩子,观察、陪伴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尤其重要的是,他在班里开展了许多文体活动,给孩子创造了活动、锻炼的机会,用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学习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来凝聚孩子的精气神,来稀释孩子的心灵“淤血”,并巧妙地给孩子安排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解决部分经济难题,结果孩子很快就从人生的阴霾走了出来。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的一则关于“南风效应”的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凛凛冷风,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我想,老师大张旗鼓热心地帮助孩子,以求让孩子尽快走出阴影,揭掉伤疤,这种“爱”、这种举动不就如北风一样猛烈吗?过犹不及,不断地提及不幸,不断地暗示强调,不断耳提面命,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紧闭!孩子会陷得更深,越来越疏离班级之外,越来越沉默!为何不学学南风,柔和一点,不着痕迹,让爱心善意如蒙蒙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爱和帮助更需要智慧和理性,多倾听,多陪伴,多用心,多思考,才能让孩子慢慢放下包袱,走出创伤。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南风北风陪伴
陪伴
北风催眠曲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南风颂
陪伴
北风
北风最爱恶作剧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北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