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习作素养的培养

2016-05-30陈小青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培养

陈小青

摘 要:当前,说到中年段的习作, “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往往是中年段学生最真实的习作感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出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鉴于此,笔者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通过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中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习作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15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但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把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感悟人物品质这一点上,导致语文的工具性遭到忽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设计能够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教学环节,而“语言文字运用”最终的表现是“写”,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写”的训练与阅读教学恰当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作文命名为“习作”,这一命名不但解释了儿童写作的本质是练习,同时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那么,从哪儿可以获得最直接的练习源头呢?笔者认为是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都文质兼优,篇章结构、布局谋篇都有可取之处,是非常好的范文。语文教师应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把握,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得到句、段、篇的模仿和训练,培养他们的习作素养。

一、指导文本想象,培养乐于表达的意愿

“说”是“写”的前提,学生只有爱说、会说、能说,才会产生想写、要写、会写的意愿。说的训练,可以抓住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来开展。中国的语言文字很特别,不仅有情,还可以构成画面。围绕这些意境优美的词句进行想象说话,不但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可以让读者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学生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小村庄的哪处景物最让你印象深刻,原因是什么。

生:(略)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好好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并具体说说。

生:山上的森林连成一片,仿佛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里的沙石在流动。

……

师:你能把这段话说具体吗?(出示语段)山上的 ,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可以 ,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切, 。

生1:山上的树木高大粗壮,仿佛一把把撑天巨伞,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中小鱼在玩游戏,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生2:山上的树木连成一片,仿佛绿色的海洋。村前河水清晰见底,可以看见河底各种形状的石头在睡懒觉,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切,真让人舒服啊!

此外,还可以通过抓住补充文中留白处、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等,为学生创设说的情景,培养他们乐于表达的意愿。言而有物才会让学生产生直抒胸臆的欲望。

二、指导仿写迁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年级课本中有一些课文的段落结构特别明显,如总分、并列等。教学中遇到这些典型的段落,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段落的结构,理清关系,让学生知道构段方式以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段训练。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几个段落,既是一种时间先后顺序,段与段之间又是一种并列关系,而且每一个自然段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在充分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以“我爱……”为题,仿照课文的结构,抓住景点不同时间最明显的特点进行习作。有了方法的引领,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写出了一篇篇佳作。有的学生写了家乡四季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校园早上、中午、晚上的景象。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也是一篇非常有特色的文章,其中描写鱼多的这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明显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这个自然段的写法,设计了这样的仿写练习环节: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美极了!有的 ,像 ;有的 ;像 ;有的 ,像 。让人看了,目不暇接!

教师只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段落关系及层次,让学生进行“段”的练习,把学到的用在习作中,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段”的写法。

三、指导感悟写法,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

入选三年级的教材大部分课文写作手法有鲜明特色,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是总分总结构,《玩出了名堂》是用事实说道理的表达顺序,还有《珍珠泉》这一类写景方法鲜明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对这类课文的写法加以指导分析,学习它们的布局谋篇。例如学完《珍珠泉》一文后,我帮助学生梳理了全文的脉络:一是介绍位置;二是介绍周围景物的特点;三是具体写其中一样景物的特点;四是抒发感情。之后,在进行单元习作“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中,让学生先回忆《珍珠泉》的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按此确定习作提纲,列明用上哪种修辞手法。经过这样的模仿、迁移,学生的习作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写作手法指导,会为学生的习作打开通“篇”之路,让学生掌握习作的技巧。

四、关注课文题目,培养审题立意的能力

好的习作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妈妈的账单》一课题目有新意,饱含深厚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感悟全文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账单代表妈妈对彼得无私的爱,在你的心目中哪一个动作、哪一句话、哪一样物品可以包含父母对你的爱呢?”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是“轻轻的拥抱”,有的说是“那严厉的眼神”,有的说是“妈妈的‘杀手锏”……

之后,教师明确:习作题目就相当于人的眼睛,题目定得好,文章的立意就鲜明了。受此启发,学生就会不断琢磨,从琢磨中培养审题立意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说到“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的确,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也正因如此,才让语文这一学科显得更有魅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阅读感悟和习作指导相结合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把习作指导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意识,借助文本,立足课堂,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习作素养。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