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脆鱼

2016-05-30王国华

北方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豆腐汤宣传册蚕豆

王国华

两次到广东中山,都见到饭店招牌上写着“脆肉鲩鱼”字样。在宾馆看到介绍本地风情的宣传册,也说“中山脆肉鲩”是一种特色。因为时间匆忙,未及品尝便离开了。但“脆肉”两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脆肉是什么肉?嚼起来脆脆的,那该是一种什么感觉?“鲩鱼”又是什么东西?

回来后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鲩鱼”其实是北方的草鱼,一种常见的,口味一般的鱼类。广东这边称为“鲩鱼”,显得有点儿洋气。这个“鲩”读作“换”(莫名其妙让我想到“小浣熊”)。但在有些地区,大家都将错就错地读成“晚鱼”。

鱼为什么是脆的呢?其实也简单,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斤—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大多数脆肉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肉鲩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都有人大量养殖。

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也有卖“脆肉鲩”的饭店,屡次从门口经过,屡次擦肩而过。没进去,是缘分不到,也是自己的兴趣不够大。那么多未知的东西,哪里来得及一一尝试。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习惯“不认识”与“不知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家庭聚餐。做东者把我们领到一个专做“脆肉鲩”的饭店,并介绍说,这个店名气很大,吃饭要排队领号。不做其他菜,只做鲩鱼,但菜品并不单调,一鱼八吃。每桌上八个菜,个个都是以鲩鱼为主材料。

说着,第一道菜上来了:鱼肉豆腐汤。每人一个小碗,碗里有两块鱼肉,两块豆腐。我迫不及待夹起一块鱼肉——怎么说呢?确实不同于平时吃的鱼肉。味觉上,与其他鱼肉差别不大。硬找差别的话,就是略带点儿土气。当然,这不一定是普遍现象,也许唯独我们这一次如此。鱼肉一般都软趴趴,能一下就清清爽爽夹起来的并不多见。而这种脆肉显然硬很多,夹着方便,吃着也方便。口感上比我想象的要硬,对了,仿佛一个练健美的男人憋一口气把肉挺出来的那种硬。如果你将其称为“脆”,也没什么错。这种“脆”,嚼着过瘾,是真在吃东西,嚼完咽下去,有很强的获得感。但我更愿意把“脆”用在苹果或者萝卜上。用在肉上,差强人意。

脆肉的得来,与鲩鱼最后几个月被喂食蚕豆有关。想来是蚕豆改变了它们的细胞结构。人类获得了不同的口感,但那对于鲩鱼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健美,是痛楚,还是刑罚?

接下来,一盘盘的椒盐脆肉鲩、爆炒脆肉鲩、清蒸脆肉鲩等陆续端上来。脆肉仿佛会跳动,在我的舌尖上、牙龈间不断游弋。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宿命。我吃了它,它就该圆满了吧?

猜你喜欢

豆腐汤宣传册蚕豆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蚕豆花开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花
鱼头豆腐汤
综合材料在宣传册设计中的多感官创新研究
蚕豆大嘴巴
白菜豆腐汤的爱情
以星巴克宣传册为例,论色彩在宣传册排版中的应用
秦皇岛旅游景区宣传册设计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