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数学课堂教师口语的精彩

2016-05-30马俊钦王宝洲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马俊钦 王宝洲

【摘 要】数学课堂上精心设计导入语,优化组合授课语,简洁使用结束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入语 授课语 结束语

优秀的教育者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口语技能同样包括在广泛意义的“教育”概念中。笔者认为:教师的口语技能,就是融规范性、知识性、创造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技巧与能力的合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下谈谈合理应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技能。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细水长流。

导入语用于上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寥寥数语,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把握住学习目标,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理过程。导入语要做到:1.新颖活泼,忌平淡刻板,形式新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不利于沟通情感,另外哗众取宠式地吸引学生,也建立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有庄有谐,庄谐适度。3.短小精悍,忌长篇大论。导入语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一般2-3分钟就够了。

导入语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情境导入”,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常常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与思维是相互推动着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是“兴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导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设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疑点上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巧设悬念,引发学生刨根问底的兴趣;故意激将,激发学生的超越意识。

二、优化组合授课语

一次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常常是对各种口语形式(提问语、幽默语、激励语、表扬语和批评语)的一种优化组合,不管是哪个教学环节,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熟练地使用一种或多种授课语,对这些口语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才能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提问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向量的时候,与非零向量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若学生很容易掌握了這个概念,则教师可以灵活变题。若,则与向量 平行的单位向量是什么?这样课堂的灵活性就大大提高了。

2.幽默语———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课堂教学中是一节课当中最主要的阶段,也是一节课内容呈现最多的时段,然而4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课中充分运用幽默,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涌现和保持下去。使用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让其松懈的情绪马上又转变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形象化。

3.激励语——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生评价学生:“老师,他这种解法太麻烦了,我有一种解法更简便”、“我认为她理解得不全面,我来补充一下”。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教师巧导妙引,整个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进而展现自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简洁使用结束语

一堂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良好的结尾。好的结尾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数学课结束语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总结性谈话

课的结尾一般只有两三分钟,结束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结构,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简明扼要地进行归纳和强化。总结性的谈话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设计填空或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忆一堂课所学的内容,作提纲挈领的知识整理或归纳,使学生知道应该记住哪些重要的内容。

2.揭示规律,启迪思维的启发性谈话

数学的规定和构造、数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数学课的结束语就要揭示数学的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发性的结束谈话,可以采用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假想推断等方式,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发展学力。

3.承上启下,沟通联系的铺垫性谈话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数学课的结尾就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新旧知识构成一个知识网络。新旧知识纵横联系的结束谈话,可以采用纲要信号、前呼后应或比较、辨析的方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知识的记忆,避免知识的混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把新旧知识纳入同一系统,使学生今后在运用知识解题时思路更清楚。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口语,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也要勤练内功,争做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明辉.《浅论“教师口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