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校园风景
2016-05-30黄强
黄强
民国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断涌现,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非常注重校园风景的建设,由此诞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校园。
燕京大学与金陵女子大学是同一设计师
在民国高等教学体系中,教会大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的建校历史多数比国立大学更早,在清末科举尚未废除时期,只有國外的教会在中国涉足教育,并逐渐由普通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民国期间,由外国教会创办的大学有13所,这些大学水平高、影响大,而位于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是这13所教会大学中的佼佼者。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会创办的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在1916年三所大学合并而成的“北京大学”。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改名燕京大学,并推行教育改革,学校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21年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使得燕京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以玉泉山塔为轴线,从校门经石拱桥、华表,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
(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未名湖畔有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几十幢建筑形成建筑群,以玉泉山塔为轴线,穆楼、贝公楼、宗教楼、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点缀其中。未名湖荡漾的湖水,映照塔影,师生们时常在建筑群、湖边穿行,感受美好风景。
当时,在北方的燕京大学闻名遐迩,而在长江流域,最为著名的教会大学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有趣的是,它们是同一个设计师:墨菲。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成立,开办初期,校址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1923年7月移至随园。金陵女大在随园开办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校园,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参与,营造了一组7幢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图书馆、大礼堂、学生宿舍),而且楼宇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不仅美观,而且实用。雨天师生在楼宇之间走动,因为有走廊连接,不需要带雨具,这形成了校园独特的风景。校园按东西向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林荫道座位入口增加纵深感,校园环境优雅,金陵女子大学因此有“东方最美丽校园”之赞誉。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0年改为此名)和金陵大学合并为私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学科与专业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比利时建筑师设计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由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上世纪20年代,它与清华、北大、燕京大学合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其前身辅仁社1913年由天主教信徒英敛之创办,校名取自《论语·颜渊》“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开办初期地址在香山静宜园,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天辅仁社停办。1925年,英敛之与马相伯(复旦大学首任校长)向罗马教廷与美国公教本笃会提议,创办北京公教大学辅仁社。马相伯寄语:“齐驱欧美,或更驾而上之。”学校邀请陈垣、张蔚西
(中国地理学先驱)、郭琴石
(清末进士、诗人)、李泰芬
(史学家)等文化名人到辅仁社任教。1927年经北洋政府准予,学校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辅仁大学校址在清贝勒载涛府邸,当时以16万美元永久租用。学校男女分校管理,男生部在涛贝勒府,女子学院在恭王府内,女生宿舍是瞻霁楼、宝约楼,环境幽雅,外人称辅仁女学生为
“格格”。当时,高校正推行
“中国化运动”,按照北洋政府教育部章程,校方聘请陈垣为校长。在陈垣的苦心经营下,辅仁大学发展迅速,蒸蒸日上。1930年辅仁大学新楼落成,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风格中西合璧宫殿式建筑。正门汉白玉大拱门,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三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气势恢宏。辅仁大学建筑群与北京城东的协和医院建筑群、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建筑群,并称为北平三大建筑群。辅仁大学历史较短,从1925年创办到1952年院系调整,仅有27年。但贡献了不少人才,其中有漫画家王家禧、国画家娄师白、指挥家李德伦、实业家王光英、社会活动家王光美等。1951年,辅仁大学的院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
(今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政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原校址划入北京师范大学。
之江大学里有校园八景
之江大学前身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清同治六年(1867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改名为育英义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更名为育英书院。1911年2月,书院迁入杭州秦望山麓二龙头新校舍,因学校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故取名之江学堂。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之江大学靠近六和塔,校园里形成了之江八景:秦望书声、横山精舍、五云树色、六和铃语、徐岭茶声、越山烟霭、天台观象、涧桥听泉。浩瀚钱江水、青苍秦望山、赭色六和塔,组成了之江大学的美丽风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读书,是一种享受。这里也印证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语,之江大学的学生非常优秀,当年华东大学生运动会、英语辩论会都在之江大学举行。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工程学院各系并入浙江大学;文学院各系及部分数理化学系并入浙江师范学院(即杭州大学)。之江大学旧址如今是合并后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除了上述这些大学,民国时期不少大学修建了极具特色的建筑,部分建筑还在为如今的大学生们使用。四川成都华西坝是当年华西协和大学(现华西医科大学)所在地,学校里的建筑中西合璧,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如今,这些建筑是华西医科大学的独特一景。
1906年至1948年四十年间,沪江大学建造了50余幢风格多样的建筑,1919年落成的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思伊堂最具代表性,它是砖木结构,屋顶陡峭,设计新颖。思伊堂临江而建,美景尽收眼底。如今,沪江大学原校址保存至今的尚有30幢建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民国时期,在南京的两所名校金陵大学、中央大学,都建造了宏伟的建筑群,金陵大学的主楼,如今仍然是南京大学的主楼和标志性建筑;中央大学的大礼堂、纪念著名书画家“清道人”李瑞清的梅庵,已成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摘自《凤凰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