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早期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16-05-30陈珊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美国式中国式家庭教育

陈珊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起点,无论在正式教育还是在非正式教育中,家庭教育始终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功能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孩子自出生来到的第一所学校便是家庭,也是孩子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便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的中国,不缺乏富有的家庭,缺的是富足的精神:不缺乏优秀的孩子,缺的是良性的鼓励;不缺乏卓越的家长,缺的是得体的家庭教育方法;甚至缺的是易操作、易接受的实践。在美国的早期家庭教育中有不少闪光之处,其中有些正是我国目前正待完善,努力改进的地方。深入了解美国家庭教育是对我国开展早期家庭教育的补充。

关键词:家庭教育;美国式;儿童;中国式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84-02

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家庭中的父母或抚育人员对0-7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教育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孩子道德素养、智力水平、品质和个性发展、技能习得等方面的培养。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的场所,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家庭教育都会给孩子的各方面带去一定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最具长效力的老师,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必要的教育技能是家长们一生的“功课”和责任。世间上的每一位父母都热切盼望着自己的儿女能有一个锦绣前程,但大多都没能尽如人意。原因究竟在何处?参考其他的国家,发现美国家庭教育方式和我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究竟在哪些方面我国还有待完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家庭教育,从中得到启发。

一、美国早期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正确理解父母角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

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是各国文化的共同特质。不同的国家对子女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在中国,父母更是用行动诠释了为人父母的担当。为了能让孩子有好的未来,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会倾尽一生精力,只为孩子衣食无忧。然而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父母喜欢主导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甚至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并时常向孩子展露出“舍我其谁”的价值取向,试图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牺牲”,而美国父母是如何看待自己对孩子的“牺牲?”

1.对孩子的所属问题:孩子主导还是父母主导。

“我希望未来有个好的孩子”vs“我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鼓励孩子参加实践,去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与自信等,这在美国是一个常识。子女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意识、思想、朋友圈等,作为父母,不管孩子在哪所学校或者哪个场所学习,都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终极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好奇的合格公民。成为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被摧残的人。美国父母以孩子的视角看子女——自由比分数重要,品格比学校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他们的出发点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而不是需要一个事事依从的“好孩子”。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诗作《论孩子》中提到过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们尽可能的去发展自己,去为自己创造好的未来。[1]

2.父母的义务:对子女是终身义务还是阶段义务。

家庭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家庭成员也是孩子一生中的特殊“老师”,父母更是责无旁贷,但这份责任包括了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后的一切生活起居吗?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没有人生依附。所以,美国父母虽然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适应如今“弱肉强食”的世界,绝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承包”孩子的所有起居,从幼儿起就开始培养独立思考、坚韧、甚至冒险的各种品质。在美国,对孩子履行的义务只有阶段性的,而并非终身的给予帮助。任何植物都需要水,但一旦将整株植物都浸泡在水池中时,结局必然是个悲剧。

(二) 尊重孩子,重视孩子自主权

1.美国家庭教育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2]美国人十分讲究对孩子说话方式。当孩子在与父母对话时,父母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还要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目的是能让孩子有平等、亲密的感觉。在美国,家长十分注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事实,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里,大人都不能过多的干预、限制孩子言行。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是小主人。有人曾提出,美国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否会给孩子太大的空间,导致弊大于利。但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更近紧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信。

2.美国人很重视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许可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理、自主、自我选择。一旦孩子年满18周岁,父母不会替孩子做什么事,更多的是从旁提醒、参谋和引导。即使孩子的决定是错误的。只有让孩子撞破了头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墙是硬的,否则,永远不可能知道墙。美国家长也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压力。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没有提前预设好的行走模式,无论道路上会发生什么,都要让孩子亲子去面临、应对。

3.“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建立在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而这种尊重体现在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能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花费时间来观察孩子,肯定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位孩子在早期教育阶段,更需要父母“无禁锢”的关爱和许可。

(三) 从小培养孩子经济独立意识和理财观念

和中国相比,美国父母对于孩子外出打零工的态度是非常支持的,作为孩子,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去兼职的方式来开支平常消费。在美国人眼里从小给孩子树立经济独立的意识就是对儿女表达爱的方式。只有经济独立,孩子才会学好掌握生存的本领,进而才会驾驭财产的机会,甚至,只给孩子一根火柴的力量,孩子会靠自己去点燃整个草原。世界首富盖茨在他所有的资产中,只留给了极少的一部分给孩子,父母对孩子都有普遍的一个观念,再穷不能穷孩子,但一旦这条原则落实得过于彻头彻尾,就对孩子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独立经济意识的培养却喊出了:再富不能富孩子。

2.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3岁就已经开始了。精打细算是美国家庭公认的理财标准。美国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是定额的一次性支付,让孩子逐渐知道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父母也会给孩子一些理财的机会。除此之外。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要习惯将每一美分的用途都记载清楚。在这种环境下,从短期看,能让孩子们懂得节制。美国父母认为,理财教育,父母力量高于一切,他们尽可能多的向孩子提供理财机会,例如培养孩子储蓄的意识、

让钱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等。[4]美国父母所诠释对子女的爱,不是无休止的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是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

(四)重视孩子生活技能的学习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战胜这项挑战,能都独立生存,美国父母是如何从小培养子女意识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呢?一位美国父亲和他的三个孩子们有一天在湖中心的船上,父亲说道:“如果我有两件礼物要送给你们,第一件是工具箱和一堆木头,甚至还有修理东西的技术。第二件礼物是一条船。”他要求孩子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件,三个孩子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第二件礼物。父亲摇头说:“不,孩子们,你们选取的肯定不是最佳答案。”父亲告诉孩子,如果是船虽然可以使用一段时间,总会有破旧,出问题的一天。而如果没有了修理工具,更重要的是没有修理技术,那最后孩子们面临的将是失去这艘船。但是如果他们选择了第一件礼物,才算彻底的拥有了船,因为第一件礼物不但可以制造船,还可以修理船。面对父亲的解释,第二个儿子不满的回答道“不,爸爸,你错了,因为当船坏了,我可以请人来修。”父亲笑了:“你说得对,不过,万一对方不愿意帮修呢?那么你只能买一只新船了,而新船的制造者却恰恰还是拥有第一件礼物的人,孩子们,你们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很可怕?!”孩子们听了都改变了原来的想法,选了第一件礼物。通过这则父亲与孩子对话的故事我们知道,在美国,父母从小给孩子树立的是拥有“金手指”比拥有“金山”更长久,更牢靠。[3]

(五)从孩子破坏力中培养创造力

“涂鸦”对于美国父母并不陌生,他们认为孩子拿着水彩笔在一片洁白光滑的墙壁上留下的不是破坏,而是孩子未来的潜力。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拿剪刀在书本衣服上乱剪,更多的不是痛惜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告诉孩子一些操作技能。雨果有句名言:“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胸。[4]”对待孩子,也要有这样的胸怀,孩子在他走路的过程中会踩坏路边的一些花草,但是,孩子总是会成长,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踩坏花草”,难道我们就该阻止吗?也许在我们的“阻止”中,将扼杀比“花草”更可贵的东西。破坏与创造在往往可以成正比。

孩子的调皮常常散发出智慧花朵的芳香,他们的破坏性里又常常埋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养分,只可惜这些花朵很容易被我们这些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成年人掐断。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被鼓舞,都需要支持,尤其是孩子。他们需要探索的东西很多,为人父母者,当然是从最身边的事开始,用言语和行动激励孩子尝试。[5]

二、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所处的位子亲而不密,孝而不疏。这也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亲子关系。从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始终扮演着的是一位指导者和支持者。把花种播下去,一定会开花吗?一定会如每个人所愿,只要每天给他应有的养分,它就会活吗?答案不是肯定的,所以的工作都面面俱到,却没有成功。事实证明,我们只注意了完成的事项,却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只能让它殆尽。

我曾看过一个日本纪录片电影,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非常令我震撼,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它们离开家。曾经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疯了似的,又咬又追,赶小狐狸走,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被刺痛了。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却是非常智慧、理智的生存教育。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当一回狐狸妈妈”——父母的庇佑越多,孩子的独立性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

亲子教育,我们说管教,美国亲子教育理论里说要管束(control)和支持(support)相结合,道理大同小异。管教,顾名思义,除了管还要教,但这两者的标准是什么,过则不行,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父母会管得太多太细?

家庭关系作者丹尼斯和芭芭拉?雷(Dennis & Barbara Rainey)曾撰文称,人必须恭敬地离开父母。心理学家丹?艾伦德在《亲密同盟》一书中说:“从忠于父母向忠于配偶转变的失败,几乎是所有婚姻冲突的核心问题。”可是受孝顺文化的强大影响,有时候子女在情感上难以“断奶”。我只能呼吁做父母的自觉一些,少些管控,多把子女当成独立的人去看待。“亲子关系”不能狭隘理解为你和孩子多紧密。理应亲而不密,不让对方窒息。[6]有时候在多方面观念冲突的情况下,甚至要“孝而不顺”,摆脱原生家庭的观念束缚,形成自己的主见,建立小家庭价值体系,不要使用父母过时的“操作系统”来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冯琳.感受美国教育[M].基础教育,2005(1).

[2]李盛.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M].教育评论,2004.

[3]张云裳.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给我们的启示[M].2006.

[4]艾琳.美国式家庭教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张华.敢让孩子做自己[M].湖北教育出版社.

[6]隋明兰.浅析美国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2009.

猜你喜欢

美国式中国式家庭教育
中国式民主
“我能怎么做?”用英文怎么说
“在书上看到”是用介词“in”还是“on”?
“Please open the tap”是对还是错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