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雷暴气候特征的分析
2016-05-30陈君弼
陈君弼
摘 要 利用大气科学原理及所学知识,根据昌宁县1960-2010年的雷暴日天气观测资料,通过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昌宁县雷暴天气在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等,总结宁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分析影响雷暴日数的因子,提出雷暴资料在雷电风险评估、防雷检测及防雷工程技术服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雷暴;气候特征;风险评估;昌宁县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45
1 雷暴的基本气候特征
1.1 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1960-2010年,昌宁县共有2 425个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为47.5个,雷暴日的年际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看出,1960-1972年的雷暴日數大多高于平均值[1]。尤其在1960-1964年表现最为明显,大部分年份雷暴日数超过50 d,1973-1979年雷暴日均在平均值以下,1980-1994年波动较大,1995-2004年逐步趋于平均值。
1.2 雷暴日数的月际变化特征
从雷暴天气日数月分布(图2)可见,全年各月都有雷暴出现,较为集中在4-9月。其中8月最多,1960-2010年有484个,1月略少,有30个;12月最少,1960-2010年有13个。从图中也可以看出,4-9月雷暴日数相对较多,占全年的81.36%,10月到次年的3月相對较少,占全年的18.64%,而从各季节的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总数的比例上看,夏、秋两季是雷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的81.36%,其次是春季,占全年的11.09%,冬季是全年雷暴日最少的季节,仅占7.55%。
2 影响雷暴日数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2.1 气象观测环境的影响
昌宁气象观测站20世纪80年代前位于城市郊区,视野比较开阔,80年代后,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式房地产产业的大面积开发,观测场周围障碍物日益增多,视野越来越差,影响了雷暴等天气现象的观测。
2.2 噪音对雷电观测的影响
城市交通、矿山开采等噪音使原来清静的观测环境变得各类噪音交错。如在看不到闪电的情况下,很难区别矿山爆破声、汽车声与雷声,理论上可听到雷声的距离达15 km,而实际已大打折扣。
2.3 空气污染对雷电观测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气中的粉尘、工业排放物增加,导致有效能见度下降。从50多年观测资料分析发现,雾、轻雾、浮尘、扬沙4种影响能见度天气现象的年平均日数都在增加[2]。近年来,几乎每天都出现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使观测员观察雷电的能见度大大减少。
2.4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对雷电活动的影响
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雷电活动规律构成影响,因空中电场的作用,使雷电的活动规律及破坏性能加大。
3 雷暴资料在防雷技术服务中的应用
3.1 充分考虑雷暴活动的区域特征
雷暴的分布、强度、发生发展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而气象观测站所处的位置可能属于多雷暴带、强雷暴区,也可能属于少雷暴带、弱雷暴区。因此,要随着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的积累,并利用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记录雷暴活动的区域特征,从而确定雷暴活动的区域特征[3]。
3.2 关注高峰期的雷暴日
根据雷暴的逐月分布规律,80%以上的雷暴发生在4-9月,在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设计及技术评价等服务中,因为平均雷暴日数往往小于高峰期统计的雷暴日数,在防雷减灾防护方案设计中,以高峰期统计的雷暴日数为依据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更能达到预期的雷电防护效果[4,5]。
4 雷暴出现的天气特征分析
昌宁县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4-9月,1960-2010年,4-9月全县雷灾总数高达1 573次,占雷灾总数的86.38%,在此期间以8月份雷电灾害次数最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昌宁县的强对流天气基本上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而8月份强对流性天气发展更为旺盛。
5 结论
第一,夏、秋季是雷暴最多的季节,冬季是全年雷暴最少的季节。第二,气象观测环境的改变、噪音、空气污染、各种无线电通信的应用是影响雷暴日数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马明,吕伟涛,张义军,等.我国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8):856-865.
[2]彭安林,陈林,仇永康,等.天气学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1.
[3]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4]陆亚龙,肖功建.气象灾害及其防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5]刘佼,肖稳安,陈红兵.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4):21-2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