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状及原因浅析

2016-05-30王蕴慧沈琪

科教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王蕴慧 沈琪

摘 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也越来越不平衡,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日益加大,并且这些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些差距的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分析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提出导致这些不平衡现状的原因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在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失衡 经济失衡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70

Abstract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o maintain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more and more uneven, eastern region, centr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economic growth disparity enlarges and these gaps have gradually expanding trend. The gap between the expansion will hi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to a great extent, is China economic stabl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Therefo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cause of these unbalanced situation because there i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ese eastern region, middle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balanced region; cause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浅析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原因。

1 问题的提出

经济增长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主题之一,主要以人均GDP为指标进行量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GDP增长非常缓慢,有些省份甚至没有GDP统计数据。而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中国的GDP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区域间的人均GDP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始显现。

其实,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和讨论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中国的历史原因,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诸多因素在经历多年累积而造成的结果;二是由于中国本身地理上的幅员辽阔,所以造成的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更加明显,并且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性差距非常突出。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中国经济严重缺乏经济基础上的需求膨胀,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且这一阶段中国采取的宏观政策是适度紧缩的,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分割程度逐步扩大,开始导致中国人均GDP出现差距,从而造成中国地区性的经济增长失衡。并且由于中国的政府只是长期重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由于城乡商品流通的信息成本、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的存在,加之农村的市场化水平低下,导致城乡人均GDP的失衡,从而加剧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欧阳志刚,2014)。第二阶段为199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中国的内需不足是中国城乡经济增长失衡的主要原因(刘伟,2014)。

2 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有很多。由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走的是非均衡发展的道路,采取了“中西部地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后支持中西部发展”的发展战略,这一历史原因经过逐年的积累,直接导致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失衡(候新烁等,2013)。

政府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人均GDP差距的一个重要角色。不同的非正式权利结构会影响地方干部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不同地区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会进一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差异(刘明兴等,2015)。不仅如此,中国政府的GDP政绩考评体系(杜亚军、陈灯塔,2012)和政府调控(李敬,2014)也会导致不同地区政府投资的激烈竞争而引发“诸侯经济”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的市场分割,从而造成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差异。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导致不同地区人均GDP产生差距的因素。虽然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种类的出口都会对经济增长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结构的不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近几年出口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东部沿海地区的GDP正面影响已经不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作用显著,但对于目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GDP的正效应却是很大的(陈怡、孙文远,2015),但由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比东部地区小,因而这种正效应不是很明显。曾国彪和姜凌(2014)通过测度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并构建地区贸易开放指标,指出中国的贸易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贫困的同时,对减少农村贫困并没有显著影响,反而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的GDP差距。林祺和范氏银(2014)通过构建中国省际空间面板计量的模型,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部分来研究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发现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是有正效应的,但西部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其GDP增长的贡献程度明显小于对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贡献程度。同时,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GD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小。尹建华和周续(2011)通过分析2009年中国31个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态势,认为不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会影响该地区GDP的增长的幅度,进而增大了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差异。

教育水平是影响地区人均GDP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陈飞、卢建词,2014)。黄燕萍(2013)等人通过对不同层级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的分析,得出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的结论,且高级教育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但高级教育在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普及是不均衡的,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人均GDP差异。

市场机制的不同也是影响中国省际GDP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敬,2014),而经济结构的变动会导致这种差异的进一步扩大(候新烁,2013)。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14)指出,国内市场的“条块”分割状态降低了社会流通的效率,无法有效激发社会内需潜力,因而增大了不同地区的GDP差异,进而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均GDP。米增渝(2012)等认为,税制结构也是影响不同地区人均GDP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许多其他造成不同地区人均GDP差距的原因。刘修岩(2014)利用中国1999-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集聚对中国地区总体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入手,认为空间集聚是导致中国不同地区人均GDP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而导致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郑世林(2014)等人认为,移动和固定电话等基础设施在1990-1999年的行业发展早期,对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效应。而在2000-2010年之间,其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逐渐递减,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些落后的区域仍有很大的影响。加之近几年互联网在东部地区的普及,但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普及速度较慢,更加剧了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邵帅和杨莉莉(2011)通过检验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指出在我国区域层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导致了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巨大差异。除此之外,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产(郑之杰,2015)、非农经济活动、地理位置、耕地面积(陈飞、卢建词,2014)、城乡结构的调整(候新烁,2013)和劳动力质量的不同(钞小静、沈坤荣,2014)也是增大国内不同地区人均GDP差距的原因。

3 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制度原因、政府作用、教育不平衡原因等。通过实施相应的对策来克服这些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

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项目

参考文献

[1] 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2).

[2] 李敬,陈澎,万广华,付陈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经济研究,2014(11).

[3] 林祺,范氏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国际贸易问题,2013(8).

[4]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12).

[5] 候新烁,张宗益,周靖祥.中国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世界经济,2013(5).

[6] 黄燕萍,刘榆,吴一群,李文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经济研究,2013(4).

[7] 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世界经济,2014(2).

[8] 陈飞,卢建词.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4(2).

[9] 刘明兴,张东,章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历史起源:以江浙两省为例.管理世界,2015(3).

[10] 曾国彪,姜凌.贸易开放、地区收入差距与贫困: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研 究.国际贸易问题,2014(3).

[11] 陈怡,孙文远.贸易开放、出口商品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南北贸易模 型的经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5(10).

[12] 刘修岩.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对中国省级层面集聚效应的检验.世界经济, 2014(1).

[13] 米增渝,刘霞辉,刘穷志.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财政均衡激励政策研究. 经济研究,2012(12).

[14] 刘伟.经济失衡与深化改革.经济研究,2014(1).

[15] 杜亚军,陈灯塔.宏观失衡与政绩考评.管理世界,2012(11).

[16] 许召元,张文魁.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5(4).

[17] 郑世林,周黎安,何维达.电信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4(5).

[18] 钞小静,沈坤荣.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4(6).

[19] 尹建华,周续.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省(市)排行榜及其评析.国 际贸易问题,2011(3).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