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16-05-30

求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新区民营企业

1.国际环境。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周期的深度调整和缓慢增长阶段。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的增长速度约为6.5%,相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并将持续放缓,增长速度约为3.1%,比此前的预测降低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疲弱,增长速度约为2%。

二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首先,全球债务占GDP的比例节节攀升,日本、美国、法国、希腊等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都在90%以上。其次,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加剧,美国与英国需要收紧货币政策,而日本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维持货币宽松,中国也将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再次,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人意料,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大受影响。最后,地缘政治动荡起伏,中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冲突,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决策,中东地区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冲突,这些因素令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三是国际贸易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降至2.8%,连续第五年低于3%。这远远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也低于全球GDP增速。世界贸易组织(WTO)在6月21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出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造成的冲击加剧。近年来,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诸多原因,不少跨国公司将生产线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我国不少加工企业倒闭,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对我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总体来看,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特别是那些依赖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中小加工企业,其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使得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大大增加。

2.国内环境。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0637亿元,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的7%回落0.3个百分点。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實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转型升级关键期。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日益削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中,传统动能需要加快升级步伐,而新动能则需尽快实现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实现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机遇。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以速度换质量、以总量换效益、以时间换空间的核心节点,推进供给侧改革将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在供给侧改革攻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需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

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自贸区建设战略机遇叠加。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区域一体化,充分利用各地区已有的资源、产业和组织优势,通过区域创新整合来推动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京津冀民营经济具有相互融合的重要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滨海新区民营经济积极参与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对接协作、生态环境共建共享、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提供了机遇。另外天津自贸园区的建设也给滨海新区在产业提质增效、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等方面带来更多机遇。

3.滨海新区目前的发展环境。一是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但总体上仍在持续调整升级中。虽然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增速在全国保持增长态势,但其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3%,相比2014年降低了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相比2014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服务业发展提速,但比重仍然偏低。滨海新区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服务业,“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5.1%。但是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2015年服务业比重为36%,远低于50%的全国平均水平,与浦东新区的70%和深圳特区的60%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多点爆发式成长态势,在企业增量、科技创新、“杀手锏”产品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伴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跃发展,滨海新区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科技成果商品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方面均已取得了多项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引领新区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四是民间资本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一直以来,民间资本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炒作领域,存在严重的失衡,干扰了市场秩序。近年来,滨海新区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提供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使得民间资本开始与滨海新区政府牵手,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及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潜力。

1.总体状况。“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民营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12年末,新区实有民营企业38999户,注册资本达642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8%,之后一直呈现大幅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出现井喷,民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83.31%和225.02%,原因在于当年改革了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制,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切实降低了准入门槛,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2015年改革红利得到持续释放,新区民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保持稳步增长,新增民营企业17615户,注册资金2785.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37%和155.86%。虽然增速相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是新增数量和注册资金依然占新增内资企业的绝大比重,分别为95.43%和86.53%,相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近年来新区民营企业的增长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持续充满活力的重要市场主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2016年,新区启动“一助两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推动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四项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6月底,全区实有民营企业76731户,同比增长36.84%;注册资本13234.06亿元,同比增长52.7%;428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超过23%的增长速度,上缴税金达到10%左右的提升。新区拥有各类民营市场主体128613户,完成预定目标的122.49%;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30.59%。2016年第一季度,全区实现新增就业3.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提供了46%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

2.发展特点。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科技小巨人企业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70家,累计22106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98家,累计1152家。2016年上半年,全区经认定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新增2228家,完成全年工作指标的81%;民营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108家,完成全年工作指标的121%。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比较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都市农业等前沿领域。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引领新区各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二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一方面,新区民营经济重点围绕八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下游服务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不断融入主导产业,深入细分领域,逐渐成为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使得民营资本进入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势头高涨。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新区一大批民营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逐渐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已经覆盖国际贸易、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卫生、轻工建材、冶金矿产、农业种植和地产经营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化程度、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滨海新区特色的境外企业文化。

三是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有所突破。近年来,新区积极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把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作为工作重点,取得显著成效。飞旋科技、深之蓝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科研实力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并逐漸参与到高端制造业发展中;汽车金融、电子支付、金融控股、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等金融创新民营企业不断涌现;爱奇艺、华谊兄弟、华策影业等一批动漫、影视、文化传播民营企业投资落户新区,带动了新区文化产业的整体提升。从整体上看,新区民营经济由原来集中在重化工业、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是发展趋势看好。随着自由贸易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独角兽”培育计划的启动实施、创通票制度的推广、双创特区的挂牌运营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新区的政策优势越发突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也会越来越便利和宽松,从而刺激民营企业内生发展热情、发展动力全方位迸发,而且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16年上半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5.84亿元。新兴产业的发展,千亿级项目的集群,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出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衍生商机。

3.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从整体规模看,滨海新区民营企业数量出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企业规模以及发展实力仍有待提高。截至2016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实有内资企业84370户,注册资本23070.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639户,注册资本9836.84亿元;民营企业76731户,注册资本13234.06亿元。虽然在数量上,民营企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10倍;但是,在企业发展实力上,民营企业的平均资本仅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13.39%,并且新区的民营经济在纳税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新区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大型民企数量少,资本存量低,这必将导致其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抗冲击能力较弱。

二是品牌效应不强,知名度不高。新区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聚集了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群。但是,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在数量增长、规模集聚的基础上涌现出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虽然新区已实施了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截至2015年底,新区实有“天津名牌产品”161种。但与杭州拥有阿里巴巴、深圳拥有华为、北京拥有小米和百度相比,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创新意识仍显不足,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拳头产品以及高层次领军企业较少。

三是质量不高,持续发展后劲有待加强。新区虽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但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对R&D的投入仍显不足,专利拥有量有限,创新实力不强,未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产业链内企业间的合作也不够充分,尚未形成基于协同创新和集群品牌的竞争优势,导致民营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同时,民营企业还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创新人才短缺的挑战。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多集中在交叉学科、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其对掌握专业高端知识的技术人才和复合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在工资待遇、晋升空间、职业培训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对高端人才均不具有吸引力,导致企业的实力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发展后劲欠缺。

四是融资难,先行先试政策落实不足。新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上半年新区新增17家新三板挂牌的民营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向1924家民营市场主体放贷3765笔,累计金额达1047.62亿元。但是,新区拥有七万多家民营主体,相比之下能获得直接融资和贷款的企业比例相当低,只占不到3%。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巨大融资需求,缺口仍然较大。目前,新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融资成本较高,主要靠自有资金,辅以银行贷款、亲友借款和企业间借贷等,还没有形成以众筹、VC、PE、IPO等多形式融资互补共进的融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区虽然拥有金融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但是政策红利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挥。

1.如何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经营困难和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滨海新区作为一个大型港口城区,民营企业中出口导向型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较多,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不确定形势下,这些企业的生存较为艰难,与出口导向型企业密切相关的数十个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复杂形势下,很多民营企业生产需求萎缩;而新《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民营企业员工五险一金等福利体系不断健全,再加上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使得民营企业用工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受地方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满足于够吃够喝,怕风险、怕麻烦,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动态不关心、不了解,企业领导及员工主动求新求变的动力不强。

2.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虽然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大部分企业主要靠自身能力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未能广泛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机制,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受到制约。这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缺乏发展规划,主要依靠市场机会和廉价劳动力获得发展,缺乏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更愿意和大型的国企央企合作,忽略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从获得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来看,民营企业仍以自筹为主,与大型国企央企相比更难获得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融资渠道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技术人才的缺乏,特别是核心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滨海新区民营经济的创新潜力。

3.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下,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滨海新区,这无疑为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后,更需要做的是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引导广大社会资本投入,为这些项目做好配套和服务,促进滨海新区的整体繁荣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资本的本质是追逐盈利,社会资本的投入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综合考量。要吸引广大社会资本切实投入进来,需要当地政府部門加快行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投资环境,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确保其投资收益。

1.完善创新体系,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在技术创新上,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完善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民营经济主管部门要建立政策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资料、网络了解本行业的高新技术及前沿动态;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起来,以推介会的形式实现新科研项目、新科技成果与民营企业的对接,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由政府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培训、专家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定期选派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科技人员入驻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帮助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在组织创新上,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作用,鼓励产业联系紧密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相互参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仅可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也能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活力。

2.政府领衔试用,培育本地品牌。品牌是企业发展核心技术不可缺少的平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滨海新区民营企业并不缺乏优秀品牌,但在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中,除了依靠企业的自身努力,政府的领衔试用也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建议在政府采购中加大对本地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地企业,通过政府示范效应助推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滨海新区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土地、资金、矿产等资源优先配置给本地品牌企业,促进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保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发展职业教育,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加工制造业在滨海新区民营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工人严重缺乏。目前,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技工学校数量较少,再加上民营企业在人才吸引上劣势明显,企业用人基本靠自己培养,不仅投入巨大,而且人才流动性也大,技工的缺乏成为制约滨海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在滨海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设与各行业相关的技工学校、职业学院、高职高专院校等,从政府层面加以正确引导,逐步转变全社会的认识,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4.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不断深化行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法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社会资本的投资环境。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细化社会资本的准入领域,明确社会资本可以参与的项目,为社会资本的投入指明方向和提供载体。在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方面,建立政府投资、购买服务和协议价格协同机制,分行业制定PPP项目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和项目监管体系及PPP项目评估论证机制。在优化社会投资服务机制方面,推进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投资服务体系;加强与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产业联盟的业务合作,公平择优开展招商工作,并协调、组织项目实施。

课题组成员:刘 波 罗 琼 孙 媛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新区民营企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粮食局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天津滨海新区“典范之声”合唱艺术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