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二宝
2016-05-30崔华芳
崔华芳
场景1:
门锁轻轻转动,耳朵特别灵的妹妹知道有人来了,立刻停下正在做的事情,专注地看着门口。
门被打开了,外公走了进来。
妹妹立刻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外公的大腿,亲热地叫着:“外公,外公!”外公心花怒放,抱起妹妹就亲了一下,不停地夸奖:“蓉蓉真懂事!”然后,外公开始掏袋子,把带来的吃的都给了妹妹。
再看姐姐,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手工,看见外公来了,只是抬头叫了声:“外公!”声音还特别轻。
场景2:
“泡脚喽!”
一到8点,我开始喊姐姐来泡脚,因为泡脚时间同时也是我给姐姐讲故事的时间。
这本来是我特别为姐姐准备的与妈妈的独处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妹妹知道了姐姐总会在泡脚的时候和妈妈“黏”在卫生间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妈妈还会给姐姐讲故事!于是,只要听到我叫姐姐来“泡脚”的喊声,妹妹抢先搬个小椅子来到卫生间,坐在小椅子上开始脱鞋,嘴里还喃喃自语:“我也要泡脚。”
于是,姐姐的泡脚专享时间就这样被妹妹“侵吞”了。
场景3:
一天晚上,我要求姐姐抓紧时间复习第一单元,如果有时间的话,再把日记写了。
姐姐说:“我不想记日记。”
我说:“先完成复习,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写日记,时间来不及,你口述一下,妈妈帮你记下来。”
姐姐说:“我不想写日记,也不想说。那我干脆复习慢点好了!”
于是,我对姐姐进行了一番教育。
说完后,我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妹妹已经拿出小提琴,夹好琴准备练琴了。要知道,4岁的妹妹刚开始学习小提琴,每每觉得练琴很痛苦,都需要妈妈催促监督才行。没想到她听到了妈妈 “教育”姐姐,竟然就主动去学习了。
不可否认,我们家妹妹相对于姐姐来说,在人际交往方面明显“高明”得多。面对成人时,妹妹应对自如,老练自信,从不惧怕,而且经常主动出击,令人招架不住。
是不是二宝都特别“精明”和“早熟”呢?我也问过很多两宝妈,妈妈们都不假思索地说:“是啊!老二精多了!特别会察言观色!”看起来,二宝好像真的要“精明”一些,不仅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老大要活络,在智能发育方面也往往比老大早熟。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为什么老二明显要“精”得多?事实上,家庭环境的变化对老二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1.父母在养育老大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教育,在养育老二的时候就会显得从容淡定许多,父母的心态决定了老二有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
我在生姐姐的时候,做了很多准备,提前看了很多育儿书,购置了很多早教用品,姐姐出生后,很早就开始看挂图和故事书,我们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姐姐后面,手把手地教着姐姐。而在养育姐姐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教训,在妹妹身上我们都有意识地规避掉了。可以说,给妹妹喝的是剔除了很多不良杂质的“精神营养奶”,而且因为我们心态的放松,妹妹其实有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
2.老大作为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处处为老二提供了一个可模仿的榜样。所谓“有样学样”,老二很早就学着做一些超越年龄的事情。
孩子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她的眼睛永远只有同类。当家里只有姐姐一个的时候,姐姐喜欢黏着妈妈一起玩。妹妹出生后,妹妹时时刻刻都要黏着姐姐。姐姐有什么,妹妹总伺机“拿”过来玩一玩;姐姐吃什么,妹妹不问三七二十一,也要来上一大碗;姐姐在干什么,妹妹总要凑上去看个究竟,不管自己会不会,都有样学样地跟着姐姐做起来……
3.也许是因为一生下来就有个强大的竞争者,老二天生就会获取成人的关注和肯定。
当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时,只要我们有空闲,就会主动去关注这个孩子。但是,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不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增加了一倍,忙碌是自然的,精力也明显不济,分身乏术时很难提前想到孩子的需求。于是,只能是娃一哭,我才知道我要干什么。渐渐地,我发现,妹妹相对于同龄时期的姐姐来说,明显哭声偏多嘛。尤其是在妹妹2岁后,姐妹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妹妹总是第一个放声大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自然第一时间安慰妹妹。
姐姐因为一开始受到我们的关注过多,根本就意识不到要“想办法”去获取我们的关注。而妹妹却是一个会主动“想办法”获取关注的孩子。给一个孩子的关注多了,给另一个孩子的关注自然就减少了。
有一次,家里装修,我们要外出买材料,把姐妹俩留在家里让外公外婆照看。结果,我们一回家,姐姐就不停地向我们告状。原来,外公外婆一直围着妹妹转,妹妹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而不管这个地方姐姐愿不愿意去;妹妹要去买零食,就去超市买零食,不管这个零食姐姐爱不爱吃!姐姐忿忿地对我们说:“外婆就是偏心,我不喜欢外婆。”
其实,姐姐小时候也是外婆带大的,但是,小时候的姐姐比较懂事,不会有那么多的无理要求。而妹妹却会用甜言蜜语和眼泪轰炸“胁迫”外婆满足自己的要求,善良的外婆几乎有求必应。姐姐眼睁睁地看着外婆围着妹妹团团转,心中的失落和嫉妒可想而知了。
我又要开绘本馆,还要管她们俩的吃喝拉撒,不免总觉得劳累,姐姐俨然一副理应如此的神情,而妹妹却总是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辛苦了!”奇怪的是,这句话从妹妹口中说出来是如此的自然,而姐姐听到妹妹这么说,总是鄙夷她:“心里这么想就可以了。”之后,是在妹妹的带领下,姐姐也慢慢学着给我捶捶背。
4.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史密斯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兄弟姐妹的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觉。有哥哥姐姐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会比没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提早6~12个月。
一天晚上,我哄妹妹睡觉,妹妹不肯睡,吵着要喝奶。
我向她确认:“刚才不是喝过了吗?”
但妹妹不管,还是吵个不停。
看她这样,我犹豫了,想着是不是再给她冲瓶奶。
睡在上铺的姐姐发声了:“妈妈,妹妹肯定不是想要喝奶,她只是不想睡觉,要出去晃一晃。”
我一惊,随口问:“你怎么知道?”
姐姐说:“因为我也经常这样。”
姐姐能洞悉妹妹的想法,而年幼的妹妹竟然也经常能“洞悉”姐姐的想法。
也许是因为老大老二在日常游戏中经常合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也许是因为老大老二在冲突中迫切需要找到解决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不得不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这种情况对于年幼的老二来说是最佳的“练兵时间”,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相对来说真的能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中是非对错的界限。
5.发展心理学认为,老二特别有动力获得老大的认可。
要让父母做点什么,哭两声就可以了。要让哥哥姐姐帮忙做点什么,哭是没有用的,必须“智取”。
星期天的早上,姐姐还在睡觉,妹妹起床时和姐姐开玩笑,用身体去压姐姐,企图用“身体闹钟”叫醒姐姐。一开始,还一个压,一个推,咯咯乱笑。但是,很快响起了姐姐的声音:“不要压我呢!我跟你说过了你还不听啊!”紧接着是妹妹的大哭声,边哭边大叫:“妈妈,姐姐把我弄痛了!”“是她自己先弄我的!”姐姐愤怒地吼着。
于是,妹妹跑到我面前哭诉。我照例说:“这是你们俩自己的事情,你们想想看,自己有错吗?有错向对方道个歉。”姐姐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错,妹妹也确认自己没有错。
最后,我说:“那你们两个都站在房间里,想一想,想清楚了我们再去罗蒙环球城玩。”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
姐姐坚持说:“妈妈,我真的没错,是妹妹老弄我,我可以向你道歉,但是——”她瞄了瞄妹妹,不再说了。
最后,妹妹过来说:“妈妈,是我错了!我不该压姐姐。”
于是,姐妹俩又重归于好。
老大和老二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进而学会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进攻还是认错、争辩还是沉默……也可以说,这种“精明”其实是被日常生活训练出来的。相对于老大,老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语言和行为的引导反复学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妹妹2岁后,总是跟在姐姐后面,每天屁颠屁颠地姐姐长姐姐短叫个不停。妹妹去外婆家,外婆给她买零食的时候,她也总记得给姐姐也带一份。有时候,姐姐还不领情。妹妹就放在姐姐的书桌上,也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小嘴巴一撅,说:“反正我也不要!”不得不感叹,生为老二,不仅自通兵法,而且还善用精神胜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