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旗:“归雁”返乡涌动创业大潮

2016-05-30李崇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归雁社旗县农民工

李崇

社旗,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6万人左右的劳务大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外打拼的社旗人,发扬吃苦耐劳、诚信包容的精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更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资本的杰出成功人士。

近年来,社旗县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人才回归计划,在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着成千上万名农民工,纷纷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回乡投资兴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返乡创业大潮。

如今,“归雁”经济,正成为驱动社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归雁”创业,正赶上社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农田掘金演绎别样精彩

今年42岁的戚秋阳,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年纪轻轻便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与不易。最后,经营钢材生意让他立稳了脚步,手上渐渐积蓄起一笔资金。

这些年,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农业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对他触动很大,也让他萌生了返乡种田的想法,认为未来农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投资的大方向。

2013年3月,戚秋阳在家乡唐庄乡邢庄村流转土地5000亩,创办盛康家庭农场,将人生的第二个掘金点选择在了土地中。种收机械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他让传统的种地模式变得“高大上”,吸引了很多客商纷纷上门洽谈订购业务。

“下一步,我准备引入物联网技术,像外国那样可控化,浇水、杀虫、施肥等不用再跑到地里,只用摁一下电钮,坐到屋里就能把地种好。而且全部走有机种植的路子,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瓜、果、菜四季都能吃到。”谈起远景规划,戚秋阳异常兴奋。

昔日是老总,如今成农民,3年多时间,戚秋阳已成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如今,他已成为社旗农民工返乡当“创客”的典型。事实证明,戚秋阳当初回乡创业是对的。

过去,农民进城打工向城镇流动,梦想着发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加上城市生活成本提高、思想观念改变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社旗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城市学的本事,在家乡化作了生产力。

41岁的太和镇宋庄村农民王耀富,二十几岁背着铺盖卷走出家乡,到杭州一家苗木基地打工,一干就是十几年。10多年间,他凭着踏实肯干在实干中摸透了花卉苗木行业的脉络,也得到老板的认可,从最初一名普通工人做到苗木基地管理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苗木种植的专家。

2014年,王耀富毅然放弃在大都市的事业,带着一身的技术和多年打拼的积蓄,返回家乡社旗县,连片流转土地5800亩,建起了一个集生态种植、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勇敢追逐自己的绿色创业致富梦想。

如今,社旗县一大批外出进城打工的中青年农民工和戚秋阳、王耀富一样,纷纷回到自己家乡办厂、开店、搞农业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返乡当“创客”是当前社旗出现的新景象,也成为新趋势。

宽松环境夯实返乡基础

2015年春节,社旗县举办在外成功人士回乡省亲活动,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不断称赞社旗日新月异的变化,并纷纷表示:“返乡投资正当时。”

有了返乡创业的愿望,如何帮助其真正落地?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社旗县拿出“真金白银”,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在税收减免、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待遇,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各项奖励措施;设立专项服务窗口,通过开展“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回创人员所需要办理的落户、子女入学、征地、办证、融资等事宜开辟绿色通道;打造集“人才展示、人才服务、人才创业、人才交流、党员服务咨询、党员志愿者服务”六大平台于一体的众创空间;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应急转贷资金,全面落实返乡人员创业定向减免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政府“有形之手”的一次次助推,打消了返乡创业者的疑虑,激发着他们喷涌出无限热情。在李店镇青台村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数百名员工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收、耕种、装箱,景象颇为壮观。“今日采摘的鲜菜,明早就成为香港市民的美味佳肴。”负责人裴森林说,“基地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多亏了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回忆创业初期,裴森林难抑激动。2013年,得知裴森林要回乡投资,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找到他,商讨选址、落户、审批等方面的问题,与流转土地的农户积极沟通。随着项目推进,当地又主动修路、架桥,解决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的难题,细微的服务让裴森林这只“归雁”内心暖暖,信心一次次坚定。

“我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好,服务家乡经济。”裴森林说。目前,基地规模已达到3000亩,以菜心、芥蓝为主,鹳斗、菜籽为辅,年产9500吨,销售收入7600万元,带动周边800多人就业。眼下,每天向香港发菜一次,每次发15~25吨。

致富圆梦共筑创业平台

“全靠这个仿真花,让我们家脱了贫。”郝寨镇年庄村农民康明玉,家里底子薄、负担重,夫妻俩既没有种植技术,又没有本钱做生意,凭借种地打工挣些钱,日子过得很紧巴。2013年,他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在家门口的文鑫花业上班,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位于年庄村的文鑫花业,由务工青年李富文2010年创办。在仿真花行业闯荡多年的李富文,有生产经验、有技术积累、有销售渠道,所生产的仿真花供不应求。虽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加工场地不足,规模一直上不去。

镇里得知后,把文鑫花业确定为重点扶持项目,在用地、水电等方面积极协调,帮助新建厂房3座。目前,文鑫花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逐步扩大,年产值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成立6个加工分厂和15个组装点,吸纳周边村民3000多人从事仿真花生产,帮扶全镇23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齐心打造同一个创业平台,共圆致富梦想,赵河街道谭营村也有相似的模式。2014年,该村采取“乡土能人引领+合作社投资+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建起蔬菜大棚96座,大力种植有机蔬菜。贫困户只需投入劳动力,免费承租蔬菜大棚,农资、技术、出售等全由合作社负责,销售收入按五五分成。这一举措,让承租大棚的23户贫困户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原则,社旗县不断对回创人员及当地群众在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筹建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升创业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大力培养青年创业人才,让返乡创业者“回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让当地群众“能就业、快致富、会创新”,打造一个共有的创业平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目前,社旗县各类返乡创业人员已达3800人,累计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36个,引领当地农村青年1200多人在家门口成功创业,直接带动当地9.3万人实现就业。一个个返乡农民工就像一只只“归雁”,“筑巢”故土,有效激活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归雁社旗县农民工
霜天晓角·秋思
社旗县关工委召开2023年迎新春座谈会
党建带关建 “五老”献余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社旗县
归雁
萨尔浒
社旗县
贫困县吸引“归雁”,靠的是耐心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