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设计

2016-05-30李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职业

李楠

[摘 要] 职业技术学院在倾向于与职业直接相关的技术性教育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而且要把它逐渐凝练为一种办学理念。要实现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首先要重视文化课程建设;其次,还要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品格出发,有意识地进行校园文化设计。

[关 键 词] 文化育人;文化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34-02

职业技术院校倾向于与职业直接相关的技术性教育,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应用技术的掌握似乎比较容易做到,而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则成了制约学生后来发展的关键,所以文化育人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必须重视的办学路径。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自己所供职的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这方面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同类院校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认识样本。

一、文化育人与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我们国家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从过去的对职业技术人才低标准的量的需求,转变为对高标准人才的质与量的共同要求。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所谓高素质,就是不仅能够掌握熟练的应用技术,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思维品格和职业心理。也可以理解为,既有精良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具备淳厚的人文修养。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层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把它逐渐凝练为一种办学理念,体现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之中。学校管理层对自己的校训“厚德精技”作了特别的诠释,提出先“厚德”,再“精技”的基本思想,认为相比“精技”,“厚德”更来之不易,必须把这样的理念体现在自己的总体教学设计和教育管理过程之中。

有了对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认识,并把它体现在自己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之中,当然还不够,还要有对办学现实的清醒分析。有鉴于此,学校启动了《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状况调查与研究》的校级项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自己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现状,明确提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欠缺。如:许多时候迁就于市场就业对学生培养的直接要求,只重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校园文化育人的意义;迁就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量的需要,压缩了文化课程的开设时间,减少了应有的文化课程类型;校园文化活动虽然也在继续,但是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经常呈现出零散化和无规律化情形,因而很难起到育人的作用。

项目组同时提出了学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思路。

二、文化育人与学校的文化课程建设

要实现文化育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首先要重视文化课程建设。

广义地说,学校所有的课程都属于文化课程,但这里所说的文化课程是指除专业课和公共政治课之外的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为内容的这一部分课程。

我们梳理了全校相关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开设情况,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目前我校还缺少全校性的比较系统的文化必修课的设置,人文类课程多集中在教育学院的五年制专科的文化课阶段,高职多集中开设思政和应用文写作课程。(2)职业性专业课程体系中,也缺乏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的课程内涵。

我们也针对性地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设置至少两门全校统一的文化素养类课程,如“文学经典鉴赏”“哲学与历史研究”“艺术鉴赏”等,通过这样的课程对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我认为文学作为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是我们进行文化育人最佳的课程选择,所以,有必要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学类课程。只是作为高职院校,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和适当的形式,不同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开设。

第二,在各个不同专业中,根据专业内容、性质和特点,设置2~3门具有一定的思维启发性、思想表现性的课程。也就是说开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非技术类、非基础理论性课程,重在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所包含的人类的思维发展、思想成果与科技哲学。如:“机械设计思想演变史”“建筑思想与建筑美学概论”“世界科技思想史”“当代科技思想的发展”等。

同时,我还认为即使是纯应用技术类课程,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开发与思维开发。

这些意见都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三、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文化活动,而我这里所说的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品格为目标的有意识的校园文化设计。我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在宏观上张扬学校的文化精神

每一个学校都会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文化精神,那么学校的所有文化活动都应该张扬这样的文化精神。像学校校训、学校标志、治校理念、办学口号、办学历史、校歌等,都应该在不同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中得到表达。

(二)丰富校园外观文化表达

我校作為民办职业技术院校,而且地处城市郊区,若能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能有效提升学校品位,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并且在育人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具体包括:打造学校的地标建筑;设置宣传走廊,集中展示校园文化主题精神;建设校友纪念亭,宣扬对学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绵延奋发图强和热爱母校的优秀传统;给各楼房与道路以文化命名;图书馆建设和布置得温馨与庄严并存,更吸引读者;在主要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悬挂书法、绘画作品;利用宣传栏、海报栏发布各种讲座、报告、演出等活动信息等。

除此之外,顺应现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需求,嘗试建设信息化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如在校园网设置人文专栏,或建立文化育人微信平台等。

(三)突出不同专业的文化特色

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营造不同专业的具有特点的文化氛围。

首先,各专业都应着力打造重点专业实训室和展览室,创设专业文化专栏。悬挂该专业的名人肖像、格言警句,介绍行业与专业的发展史和发展前景,宣传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介绍业内成功人士、能工巧匠及优秀毕业生事迹,还有市场对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等。

其次,举办专业活动。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工程师做学术报告和创业讲座,举办技能大赛、才艺展示、营销、谈判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感和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特色。

(四)设计系列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目前学校的文化活动往往都比较零碎,呈现出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明显的特点。与之相反,应力求文化活动的全面化、系列化、常规化、品牌化。

全面化需要多种人文艺术活动,系列化需要活动内容系统安排,常规化需要坚持定期举行,品牌化需要打造特色的优质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素养提升。

下面是我在调查之后设计的2016年校园文化活动目录:

文化育人工作活动分为:文学(文化)类、音乐歌舞类、书画摄影类、影视广播类、专业文化类。

文学(文化)类:“书香兴才”读书月在读书社、图书馆、教育学院以及各二级院的组织下举办温馨图书角、“四礼”美文佳作征文、经典诵读竞赛、汉字听写竞赛、典籍知识书写竞赛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活动图书角宣传组织管理,推荐好书、新书,组织参赛,评比,颁奖。我爱学院文化网在党政办、教育学院组织下开设校园文化网络或微信平台。常年更新文本或视频资料,读者互动,接收来稿。行走城市印象在学生处、校团委组织下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美术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

音樂歌舞类:在各二级院、校团委艺术团组织下进行准备节目,组织表演。

书画摄影类:在各二级院、书法社组织下征集全校师生书画作品,布置展示。

影视广播类:学生会选择优秀文化影视、纪录片播放,广播站设置专门的文化栏目播出。

专业文化类:在各二级院举行系列专业讲座、专业技能大赛、文化育人成果展。

这个调查只是一个说明,以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先设计出某一年里或某一段时间里的活动目录,再根据具体情况略作修改。

还需要讨论两个问题:

其一,不论是怎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它的活动主体都是学生,而它的指导主体都应该是教师。现在的校园里,教师往往距离学生比较远,教师在上完课之后,便很少介入学生的其他教育活动了,这对学生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任何学校都应该设法动员教师对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而且让他们成为文化活动的指导者,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变,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

其二,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时代气息的活态教育活动,可以有设计,可以有主题,但特别应该反对的是把一些生硬的道德说教内容悬置为活动主题,这样,不仅会减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很难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90后”“00后”大學生的知识结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并且尽最大可能理解他们,这样我们在设计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时,就不会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或者从某种宣传需要出发做出非理性的设计了。

参考文献:

[1]白静.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丁冬生.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其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