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下乡当现代“牛倌”

2016-05-30李果王林均张枥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牛儿养牛场青饲料

李果 王林均 张枥

身着蓝色的工作服,皮肤被晒得黝黑,满是尘土的双手正在牛棚中和工人们一起给圈舍中的牛儿投放青饲料——在城里长大的邓明爵举手投足间和地地道道的农民毫无差别。一年来的“牛倌”生活,让这位28岁的帅小伙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得多。

立志创业的邓明爵如何当“牛倌”?10月25日,笔者来到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石河镇金刚寺村的宏伊合作社,探访他的创业路。

最强的愿望:当新时代“牛倌”

2011年,大学毕业的邓明爵在广安市一家国有煤矿从事地质工作,月薪超过5000元。“虽然工作很稳定,收入也还算可以,但我却想趁年轻自己闯一闯。”邓明爵告诉笔者,两年后,他辞去了煤矿的工作,到青海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

“我在建筑工地从事的是购买建筑材料和打细石混凝土等工作。”邓明爵说,工作相对轻松,平均月收入达到1万余元。然而,干了不到两年,年轻气盛的邓明爵再次不安分起来。“收入再高,也是打工,很不自由。我为什么不趁年轻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当老板?”

“小时候,我经常和玩伴一起放牛玩耍,对强壮的牛儿一直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且肉牛饲养的风险非常小,市场行情一直也都很稳定,我要当新时代的‘放牛娃。”当邓明爵把自己回老家饲养肉牛的想法说出来时,全家人都非常赞同,曾经当过兽医的父亲表示要全力支持。

最大的担心:缺少资金

当笔者走进养牛场时,宛若来到了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年轻的邓明爵正在协助工人搭建新的彩钢棚,尽管手上已经磨起了老茧,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但他仍然和其他工人一样坚持着。

忙完新圈舍工地上的事,又到了牛儿们“用餐”的时间点。邓明爵便拍拍身上的灰尘,换上工作服准备和聘请的饲养员一起为圈舍中的牛投放饲料。“饲料都是我们通过揉丝机将前不久收购来的玉米秸秆粉碎后通过发酵处理后储存在这里的,所以还能闻到秸秆的清香味儿。”装满一手推车饲料,邓明爵来到圈舍。据邓明爵介绍,存放的饲料仅够目前213头牛吃4个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还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当地村民那里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青饲料。

“饲养肉牛的成本投入非常大。”邓明爵介绍,自2015年10月修建圈舍和购买小牛,他已经投入了500余万元。

“当家才知油盐贵,资金短缺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邓明爵说,尽管他早有思想准备,但现在仍然感觉“压力山大”。为了节省开支,从未干过农活和重体力活儿的邓明爵不仅自己学会了开铲车,每天还要起早贪黑和工人们一起参与养牛场的日常管理。

“困难只是暂时的,再过4个月,等第一批牛出栏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尽管现在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邓明爵却十分乐观地规划着美好的未来:除了肉牛饲养规模在3年之内达到1000头外,还要种植500亩果树和青饲料。邓明爵要走立体发展的道路。

最紧迫的任务:学习技术

“快来看,这里有几头牛有点发烧。”正当邓明爵在忙着投放青饲料的时候,一名工人发现有几头小牛有发烧和流鼻涕的症状。

听到消息,邓明爵立即赶了过去。“没什么大问题,这是前几天刚买回来的小牛正常的应激反应。”说完,他便来到养牛场中一间简陋的板房取注射器和注射液,准备为小牛犊注射药物。

板房里虽然简陋,但却堆满了各类书籍和药物。“隔行如隔山,我必须学习肉牛饲养和疾病防疫方面的知识。”邓明爵说,每天晚上,哪怕再忙再累,他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通过看书和上网学习充电。他还让曾经当过兽医的父亲和姑父当“技术顾问”,帮助他处理日常的看护和防疫。

“我现在已经能够诊断和治疗常见的轻微疫病,最担心的就是遇到严重或者大范围的疫情。”邓明爵说。

今年6月,当听说县农牧局要组织饲养大户到成都、巴中考察学习时,邓明爵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了。7月,他还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青少年创业培训会。

而现在,邓明爵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他的养牛场尽快建设成为真正的现代化饲养场。

猜你喜欢

牛儿养牛场青饲料
牛气冲天
牛儿回家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适度规模养牛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浅谈养牛场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护措施
大力发展养猪业应建立青饲料生产基地
青饲料使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