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研究

2016-05-30常存彪

科技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常存彪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契合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共同的帮助协调高校学生思维与行动之间的联系,全方位的提高在校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素质,迎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素养的学生。目前,理论界和各高校对二者的契合也作了许多研究,但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二者独立的研究评述性的多,对二者相契合研究的少;一般化的论述多,创新性的见解少;抽象的、概念化的论证多,实证的研究少。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没有一个理论享有真理的专利,也没有哪一种技术对不同的来访者群体都总是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一个创新。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二者在工作中心、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契合还是利大于弊。

(一)二者的契合丰富了各自的内涵

高校大学中生涯中,思想政治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教育的基础却是大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二者相辅相成,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教育方法,发展新的理论内容。二者的契合能够互相补充,既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又有行为习惯的训练等实践内容,形成一个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新的教育过程。

(二)拓宽了教育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榜样教育等,其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教育者是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在接受教育。这种方式往往是学生将理论掌握的滚瓜烂熟但在实际中却不能运用自如。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逆反失望,不利于教育的持续进行。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很多种类似宣泄、鼓励放飞思绪、暗示、放松训练、心理换位等方法,教育者只是协助者。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的能动性,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借助老师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比较灵活,但在思想理论上稍显逊色。它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却不能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二者的契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拓宽了二者相互融合性,从而渠道放开。

基于高度契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各自的理论内涵,拓宽了教育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各自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意识。二者的契合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需求

在校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间接反馈出二者契合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促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育主题单一、实效性不强等缺点。这种结果是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把握教育的本质引起的。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局限性。方法单一、教育模式单一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然而二者的结合不但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还能大大提高教育效果,这种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看到。

(二)教育形势的需求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学生承受着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还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等情况。不少研究指出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近几年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马加爵就是个让人痛心的例子。而马加爵这种极端的例子想完全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已经比较困难,需要有专业的心理疏导人员专门进行思想心理疏导或许可以避免类似的悲剧。

因此,在校大学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从而避免心理问题的形成,在有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身或者向老师求助解决。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可行性

对于一个常人来说,思想与心理密切联系。可以这么说,人的心理决定了人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健康的心理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同理,一个人的思想积极向上,那么他的心理必然也是健康的。思想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彼此制约相互联系。而这种状况下,我们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并不是凭空想象,它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是两种表面看起来有差异的两个内容,但是,两者的内涵又决定了它们彼此影响和制约,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前提,都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如何。再加上二者在理论基础、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上的相似之处为二者的契合提供了可行性。

(一)内容上相互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而对人们有意识、有计划地施加意识形态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运用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的多学科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于学生心理的一种教育活动,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作为理论基础。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人的工作,所以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二者有不同理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领域,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异常心理现象。通过二者工作内容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中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二者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增加了二者契合的可行性。

(二)工作方法相互补充

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直接教育为毕业后成为“四有”新人。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压力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强弱又和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虽然二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要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高校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解,利用座谈、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将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疏于理论方面的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只重视理论或者实践都是不可取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发挥最大的可能性是思考的关键。心理活动实践来加深心理健康理论在学生心中的印象,真正把理论融入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讲解平台向学生系统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让理论与实践接轨。二者在工作方法上的互补性为二者的契合实现了最大的可能性空间。

参考文献:

[1] 方鸿志.心灵七彩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4.

[2] 方鸿志.让快乐伴你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9.

[3] 方鸿志.心理自测与咨询.大连理工大学,2004,8.

[4] 方鸿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5] 曹万鹏、方鸿志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6] 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

[7]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8]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2.

[9] 樊富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

[10] [美]Gerald corey 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14).

[1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

[12] 张运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58-161.

[13] 金泉.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滁州师专学报,2004(1):68-7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