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分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6-05-30茅倬蕤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茅倬蕤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积分卡的评价形式,从积分卡的理论基础和制作过程到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和一堂公开课的全方位运用,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利用积分卡的评价形式来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 课堂评价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69

1 积分卡的制作

顾名思义,所谓的学习积分卡是类似于超市购物积分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它的特点是有质感并能激励学生收藏的兴趣,便于养成习惯。

选材:教师可以使用硬纸卡、废弃商场积分卡、废弃名片等,也可以使用可打印的照相纸。

制作:积分卡的制作有易有难,简易的方法是直接在卡片上写上所积累的分数,填写数字即可。但是有水准和收藏价值的积分卡的制作就要进行整体的设计。第一步,选定大小,我选的是普通的名片质地,90cm?5cm大小;第二步,制定文字内容,包括标题、使用范围、名言警句、图片等,并进行简单的界面设计,这里推荐Photoshop软件操作;第三步,找一些专业人士帮助修改一下整体界面使其符合大众审美;第四步,运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并用小切刀进行裁剪,数量需要提前计算好;第五步,准备好学生名册,印制的积分卡的数量和发出去的数量都要进行准确的登记。

2 积分卡使用后的效果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同时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利用积分卡的形式对学习进行评定,激发学习动机。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所为诱因就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陈琦,刘儒德;2007)。因此利用积分卡的形式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是一种诱因,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

2.2 为学生发展服务,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最可亲可敬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最本质的工作,但是“教书”不只是教会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更关注学生其它各方面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则在协助学生探索自我,并从发现自我、开启自我到实现自我,进而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其目的都是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务求可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3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帮助教师改善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利用积分卡进行阶段的评定,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和立体化,当学生的情况发生变化时,教师随时可以进行教学策略的修订。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它是一系列的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教育学基础》)。

2.4 增加了课堂粘性,提高了教师课堂控制力。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强、好动、爱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他们坐不住,坐不久,喜欢新鲜事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肯定,同时,他们的记忆力很好,形象思维也不错,但缺乏理性思维。这一切都是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该项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课堂粘性,提高了课堂的控制力。

3 积分卡的四个主要作用探寻

该教学方式经过一个学期完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以下四个问题尤为重要,并以此激发起教学上的追问:

3.1 如何起到激励性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积分卡的形式鼓励每位学生发言,例如规则中加入每堂课按照要求发言可以获得积分卡一张,其次语言的课外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课堂时间激励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大班教学很难做到每个人的机会均等,那如何激发学生课后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积累有效的英语素材和练习的激励性积分卡,规定每完成一份完整的英语课外练习材料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卡。例如,某学生在课外每周都读一本书虫系列的英文原著简写读物,作为教师首先应判断该英语学习材料是否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接下来孩子每读完一本交一份读书报告后经过审核即给予恰当数量的积分卡,立即肯定孩子的该项课外英语阅读行为。

3.2 如何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会有小组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提出明确的评价规则,而此种明确的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小组中他人的反馈,明确了合作互助也是进步的一方面,教师得到是集体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是英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英语教学结果的重要责任者。

此处以英语作文课上的小组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作文题:根据中文大意和英文提示词语,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80~100词的短文。所给英文提示词语供选用。请不要写出你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假设你是李华。难忘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即将迎来全新的高中生活。想想你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还留有哪些遗憾和问题,你打算在这个暑假中做些什么去适应全新的高中环境和挑战更大的高中学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数。

3.3 如何实现公平性评价作用?

此处所指的公平并非绝对的公正,在一个学习集体中,每一个位同学的学情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制定积分规则时不能在每一位同学的任务目标上完全一致,完全一致反而不是公平。以作业定制积分规则为例:

这是我第一版的关于课后作业的积分规则:(1)每做一次作业得Good(+1),其他(+1)。(2)上交作业不写名字者每次(-1)。(3)跟录音读课文2遍,并且家长签字者(+1),翻译了中文意思者(+1)。(4)完成课本预习(+1),未做者(-1)。

但是实施后出现了以下问题:(1)学差生得到积分卡的可能性太低,不愿意改变,不愿意进步。(2)不同作业的得分和扣分的分值都一样,没有阶梯形,不能明确奖惩。(3)部分扣分规则设计不合理,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其结果就是学生关于作业这一块的积分规则感到失望,认为不公正,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认为没有挑战性,不能体现作业质量不同的划分。为此我进行了多次修改好,做出了第二版的课后作业的积分规则。

(1)每做一次作业得A(+3),B(+2),C(+1)。(2)上交作业形式不合格者包括:不写名字、未用正规练习本、使用涂改液涂改带、字迹潦草。每次(-1)。(3)跟录音读课文2遍,并且家长签字者(+1),翻译了中文意思者(+2),背诵全篇课文(+3)。(4)完成课本预习作业者(+1)。(5)当次作业和上次比,有进步者视情况加分,教师拥有最终裁判权。

此次修改的规则的进步在于,鼓励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不断获得A成绩,鼓励学生更多地拓展自己作业的层次,翻译工作和背诵毕竟是更比朗读练习更高一级的脑力训练,理应获得更多的分值。同时也规范和鼓励了学差生,规则2主要是规范学差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强化较好的学习习惯。规则5的意义是参考法官的角色,教师应该拥有最终裁判权,当学生明显需要特别大的鼓励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肯定。

3.4 如何起到文化导向性作用?

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教师在教学中最难估量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去反映。鉴于此,在多次尝试之后,通过和学生互动,进行了积分卡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实学生最初没有太多想法,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张可以换学分或是得到奖励的卡片而已,经过长期使用积分卡后,学生对积分卡的整体态度也发生了奇妙的改变,在第二轮使用后,取得了学生的以下反馈:是否可以在卡片上印上一些自己向往的大学的图片和座右铭?是否每所大学的积分数和座右铭都是不同的?这个想法随后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经过修改后的积分卡有了新的变化。

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第三轮使用又更进一步提高了积分卡的文化沉淀,随之获得了更多的提升,学生们找了不同的英语文学大师的照片,上面印上该大师的著作英文名和书中名句,同时赋予不同的分值,更增加了一些成本,使用铜版纸打印,让卡片更具收藏价值。通过平常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课后都会去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这无形中促进了孩子们阅读更多资料的动机和提高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铺垫和潜意识的加深。

4 总结

教师测评学生是出于两个基本原因:(1)监控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学习,并对教学做必要的调整;(2)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评定学生的成绩。前一种测评被称为形成性评测,后一种测评被称为终结性测评。积分卡辅助英语教学的功能非常多样,既可以做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之一,也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联系,两者不可分割,该活动有利用于教师监控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终结性评价,教师如果合理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任何形式的课堂评价都应该为提高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成果而服务,不能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云.印章积分卡在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设计,2015(18).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安德森等著.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