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我们的路在何方?
2016-05-30姜长青
姜长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持证咨询师人数约90万,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上升。随着心理咨询师取证人数的增加,心理咨詢师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凸显,无论是在灾难现场还是各种新闻媒体,经常会看到我们心理咨询师的身影。但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心理咨询师队伍的规模还很小,尤其是整体水平还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要培养一支真正被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从两个典型案例谈起
案例1:《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全国首例心理咨询师成被告
姑苏晚报报道:张国华(化名)之子小张患有躯体障碍症,2012年12月6日通过网络与昆山某心理咨询师签订一份内训课程协议书,接受为期9个月的系统训练,被告通过网上视频、腾讯QQ等聊天方式授课,学费12600元。然而,2013年5月12日,已被保研的在校大学生小张跳楼身亡,张国华认为心理咨询师侵权,索赔70余万元。这是《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实施后,全国首名心理咨询师成被告。
案例2:心理咨询师想自杀
信息时报报道:王小姐,中专学历,在校时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工作后因为兴趣交了3000多元参加一个心理培训班,并于2004年考取了咨询师资格证。拿到证之后她曾想过要开个心理门诊,但由于资金不足,就一直没有把门诊开起来。没想到,2005年上半年,先是男朋友与她分了手,再后来又因工作出错被老板炒了鱿鱼,接下来连换了两份工作待遇也都不好,生性并不十分开朗的王小姐渐渐感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想自杀……
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两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心理咨询师在从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目前心理咨询师从业的总体状况,我们发现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a报名把关不严,机构监管不力
培训机构并不把培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作为自己的培训目的,而是把招生的数量和通过率作为主要目的。对受训学员来者不拒,想方设法帮助不符合报名要求的学员报名。由于各地培训机构的报名对学员条件审核宽严不一,甚至出现跨地区、跨省市的报名现象,说明某些地区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学员报名条件的审核监管不力。目前尚没有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的机制出台,培训机构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很强,培训效果无法保证。
b重视知识学习,缺少实习实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内容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填鸭应试知识,缺乏实习实践训练。除上海地区要求培训时加上实习要求外,全国其他地区大多数的培训机构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两天要完成一个科目的学习,这对于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已经步入社会工作多年的学员来说具有极大的难度。短期内学习大量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咨询实践当中。
c只有主观能力考核,缺乏操作技能鉴定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内容绝大多数只有主观笔试能力考核,缺乏客观操作技能鉴定。只有上海地区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增加了影视片段分析(三级)和现场由专业模特对话的咨询情景模拟口试(二级)。由于考核内容主要是主观应试能力,资格证书不能反映执业能力,因此,出现“持证者众,执业者少”的独特现象。
d缺乏继续教育,没有督导体系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培训及资格考试没有后续培养的理念,只要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不管咨询技能如何,也不论是否接受过督导,都可以独立营业进行咨询。由于缺乏完善的督导体系,使得学员只能靠自己摸索和试探,不断地在实践中甚至是在试错中总结经验、自我成长,这不仅对心理咨询师自身有不良影响,也是对来访者极不负责的表现,极大影响了心理咨询行业的社会声誉,严重阻碍了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健康发展。
e只有工商管理,缺乏行业监管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只有工商部门管理,任何人均可注册咨询公司,任何咨询公司均可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學应用的范畴,看似跟卫生部门沾点边,但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登记注册性质又是非医疗性的,缺乏行业监管。甚至出现打着“二级心理咨询师”旗号的算命先生、风水先生,在一些寺庙、道观附近摆摊的滑稽现象,也时常发生心理咨询师违背职业伦理伤害来访者的案件。
规范心理咨询行业,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面对当前心理咨询师行业存在的种种乱象,如何才能让真正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咨询师看到发展的方向呢?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设心理咨询师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依托全国性学会、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尽快制定心理咨询机构的国家标准、心理咨询师执业国家标准、心理咨询服务的标准或规范,包括:
●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年检制度;
●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建立心理咨询职业伦理考察机制;
● 建立质量评价和伦理考察不合格机构及人员的退出机制;
● 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
2加强心理咨询师行业的职业保障以及心理咨询服务的制度保障
目前心理服务行业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天差地别。为此,物价部门应规范心理服务行业的服务项目,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价格的参考标准。
同时建议卫计委及相关部门推动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应探索对心理咨询执业人员的执业保险制度,司法相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咨询从业人员及来访者双方权益。
3明确心理咨询师职业定位和相关主管部门
建议由人社部负责颁发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卫计委委托行业协会承担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相关工作。
心理咨询师专委会作为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依托机構,应加强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认证、注册、监管。本专业委员会不妨借鉴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师及督导师注册系统的做法,尝试建立心理咨询师及督导师注册制度,并且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好现有优势资源,共同得到发展。
4提高职业资格认证的报考条件和技能培训要求
● 增加培训前的入学考试和人格测试;
● 提出培训中的实习和实践时数要求;
● 资格考试中增加对实践技能的考察,明确要求通过理论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国家认可的培训或实践基地进行一定学时的培训和实践并获得证书,才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5建设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体系
教育部门要指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实践技能为导向,逐步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体系;
适时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报考条件中增加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学历的要求,彻底扭转目前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复杂,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
6加强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评审和认证
● 应对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进行评审及认证;
● 考核培训机构的教学及课时安排,培训教师的执业资格及教学水平,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及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这部分工作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行业协会来制定标准及完成具体认证工作。
7建立心理咨询实践培训基地
为心理学专业的高校生及取得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
关于心理咨询师实践基地应由行业协会制定具体标准,并组织专家认定。
8加强医院内心理咨询的管理
我国目前要求二級甲等以上医院必须配备心理咨询人员,据卫生部颁发的关于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须设立心理科(门诊)或精神科(门诊)。
医院内的心理咨询师应与精神科医师区别开来,许多精神科医师并未接受心理咨询的专业训练,精神科医师如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也需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李克强总理近期签批的“未来五年医药领域重点扶持16件事”中也提到了要“研发数字化、个性化的心理/行为干预等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主管部门及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一定会很好地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规范心理咨询师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