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因理论的对外汉语写作课

2016-05-30吴丹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模因写作

吴丹

摘 要:对外汉语写作课是在师生眼中都很难的课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试想从模因理论入手,探索听说促写的一种写作教学,以模因为理论基础互动教学法贯穿始终的对外汉语写作课。

关键词:模因;对外汉语;写作;听说促写

中图分类號: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16-01

一、“模因”理论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达尔文的罗威纳犬”称号的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名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在文化领域存在一种像DNA一样的复制因子,它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且把它叫做meme。“meme”是何自然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中把它译为“模因”的。模因(meme)是仿造基因(gene)而来的,并且meme来源于希腊语,具有“被模仿的东西”的意思,所以模因的本质也就是“模仿”。在《牛津词典中》meme: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imitation.把模因定义为在文化传播中是通过非遗传特别是模仿的方式的一种基本单位。模因和基因很相似,基因是要通过遗传来繁衍,模因是要通过模仿来传播。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是某种事物,比如说,音乐、服饰、标语以及创造发明等;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比如说,宗教等。所以,任何一类东西或信息,只要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

起初,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后来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提出只要通过模仿而被复制的都可以称为模因。语言也不例外,语言也是一种模因,它的生存发展与模因密不可分,并且语言中的任何字、词、短语等,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那个字、词或短语等就是模因。比如:“哥”,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1.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2.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然而随着在2010年“犀利哥”的走红,“哥”这个字则陆续出现了“雪碧哥”、“力量哥”、“深邃哥”、“春哥”、“三轮哥”“黑客哥”等等。还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句话的广为流传,是这个句子也变成了模因,之后出现了“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不要迷恋妹,妹只是个传说。”等等。这些都是因为社会新现象的出现令语言模因的意义等发生改变。语言本身也是有模因的,比如“人”,它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复制功能,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每人”、“美人”、“法国人”、“老人”、“人民”、“人家”、“人员”等等。

模因(包括语言模因)被认为有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模因论基础上的语言模因与Ellis提出的二语习得是一致的,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从语言的输入、被注意到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到显性、隐形知识,最后到语言的输出,这都和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不谋而合。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

(一)互动教学法

互动在辞典里的解释是,“互”是交替相互,“动”的意思是使起作用或变化。总而言之,“互动”就是指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笔者构想的“听说写”教学模式就是以互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中使用的互动有:课前的师生互动,课中的互动讨论,课后的互动修改。

课前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课前”,是指一堂新课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构想的模式,是“听说写”教学模式,则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是给学生们放录音课文,在放录音课文时,老师则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听录音,并且引导学生听那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给出相应的反馈。这就是这个模式的课前师生互动。

课中的互动讨论:这也是笔者构想的这个模式的重要环节,互动讨论也是在对外汉语写作中实现笔者构想“听说写”模式中“说”的这个环节,讨论在这里可以分小组来讨论,目的是让学生们把自己听到的内容在自己小组里面复述一遍,互相讨论这篇录音课文所讲的内容,并且最后要得出一个文章大意来,之后,老师还要鼓励小组成员们选代表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家分享,最后,老师还要把这篇录音课文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并且学习。

课后的互动修改:在传统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一般都是写作老师自己修改学生的作业,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老师们也不能常常做到每篇作文都精改(把文中的每一个错别字或者病句都修改),所以笔者构想的这个模式,是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修改作文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最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尽量在课内,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听说汉语的能力,其实也可以让学生在读自己作文的同时发现错误。之后,再让学生传阅这篇作文,修改其中的错别字或者病句,并且找出文中的亮点等等。在生生互动修改之后,老师再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做一次批改,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们的水平,而且可以让老师修改生生互动修改中出现的错误等。

(二)教学程序

笔者构想的对外汉语初中级写作“听说写”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上文中提到的互动和模仿教学方法,所构想的教学程序是围绕“听说写”来教学的,主要是借鉴了近年来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所提出的“听说写一体”教学模式。在陈成辉的所写的《“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听说写一体”就是所谓的:复合式听写+脱稿陈述+写作训练。笔者是在陈成辉学者的基础上构想的“听说写”教学环节。

听:在对外汉语写作中提出以“听”开始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这个“听”的环节是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录音课文。听优秀的范文,这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录音课文最好是经过老师的精心筛选,具有优秀的模因因子。在这个环节之前要先给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录音,并且老师在给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尽量让大部分同学听明白课文的内容。

说:这个环节主要是在听之后,分组让学生来讨论所听录音课文的内容,并且让小组学生代表来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内容等。说这个环节也在写之后也会出现,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出来以及讨论等。说是语言的输出过程,学生们能够把录音课文的关键字词以及句子说出来,也表示学生们对这些模因有一定的吸收和记忆。

写:写作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汉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对外汉语写作课的最终目标还是让学生能够写作文。笔者构想的在写作课上的听、说环节,都是为了实现运用之前的听说环节来促写的。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老师也必须注意要求学生不能过多的照用之前学习的范文,避免全班学生写出的文章都高度相似。在这里,对外汉语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或者要求学生哪些部分必须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自己的想法等等。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成辉,肖辉.“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模因论的视角[J].外语界,2012,6:66-73

[2]高杲,模因论视角下“听说写一体”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5):96-9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4]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语言科学,2006,38(2):108-114

[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30(1):30-39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模因写作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