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列图在精益QC中常见错误解析

2016-05-30谭新生

中国经贸 2016年13期

【摘 要】排列图是用于分析“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统计图,在精益QC小组活动应用中仍存在着统计数据不规范和图形绘制不规范等常见问题,本文结合某烟草公司物流中心QC课题排列图应用案例,对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解析,旨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水平,为有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排列图;精益QC;错误解析

目前,在精益QC小组活动中,统计图被大量应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其中,排列图作为基础统计图,其用法较为典型。但在应用中,对相关统计图含义、用法和绘制方法的不明晰,导致部分错误经常性涌现。本文将对排列图的基本用法和绘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统计图及排列图释义

统计图是基于统计数据,利用点、线、面、体等几何图形及图号、图目、图注等组成的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动情况的工具总称。通常可以分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图等。统计图能够使复杂的统计数据通过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图形及符号表达出来,便于人们从庞杂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准确的把握现状,并进行问题分析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排列图(Pareto Diagram),又叫帕累托图,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统计图,同时具备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法。“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的一种图表,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

排列图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用于分析“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具体在QC小组活动中,通常应用于现状调查阶段关键问题的探知和效果检查阶段改进效果的检验,有如下重要作用:一是按照重要程度对每个质量改进项目进行依次排序,识别和发现改进的重点。在质量改进项目中,少数项目往往起着主要的、决定性影响和作用。通常在识别关键少数的时候应用“二八原则”进行解析。二是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三是利用排列图,验证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效果,说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二、常见应用错误的案例解析

1.某烟草公司物流中心统计图应用案例

某烟草公司物流中心QC小组在开展“提高循环利用包装箱回收完好率”这一课题时,采用排列图对影响包装箱回收完好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经梳理,列出影响包装箱回收完好率的因素11项,通过现场统计的方式,对4月第3周卷烟分拣仓储包装箱保存及损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作出“循环利用包装箱分类破损数量统计表”(表一)及“循环利用包装箱分类破损数量排列图”(图一)。

2.统计分析中常见应用错误

通过分析案例统计表和排列图,发现该案例中出现了统计图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两类错误:一是数据统计不规范;二是图形绘制不规范。下面将结合案例,以排列图为例对两类错误进行分析和指正。

(1)数据统计不规范

首先,统计项目逻辑重叠。通过查阅上述统计表,不难发现在“原因”项目中,“暴力运输” 与 “烟箱拖拽磨损” 存在交叉包含的逻辑关系,“烟箱拖拽磨损”包含于“暴力运输”项目中。同时“暴力运输”项目还可细分为“叉车叉运损毁”、“暴力捆扎损毁”、“随意甩放损毁”等诸多因素。统计数据的重复交叉,必然致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或错误。

其次,统计项目关注点分散。“排列图项目数一般应当多于3项,最多不宜超过8—9项”,否则不利于凸显“关键的少数”。案例中为11项,关注点冗杂而分散,显然难以“突出关键的少数”。

再次,样本数据量不符合规范。一般来说,排列图收集数据应当在50个以上。关键的少数项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或者几个,否则就失去了查找主要矛盾的意义。案例中,仅仅收集样本数量31个,且样本时间仅限于一周之内,不利于寻找主要矛盾、从而不具有代表性。

最后,“其它”项顺位有误。“其它”项目通常为占比极小的各个项目累计之和,应当排列在最后面。而案例中列在第4项。基于该错误,案例中上述“统计表”和“排列图”中“其它”项均出现顺位错误问题。

(2)图形绘制不规范

第一,坐标轴值标识错误。一是左侧纵坐标轴最高值应与所有项目数值总和相等。案例中统计表中共有样本数量31个,而在纵坐标轴最高值为20个,两者不相等。二是右侧纵坐标轴最高值应当为“100%”,而案例中为“120%”。由于左右纵坐标轴标识不规范,导致了左右纵坐标未等高。

第二,图示绘制不正确。一是案例中累计百分比折线绘制错误。该折线起点应在左侧原点位置,同时第一个数据点应当在第一个长方形右上角处;二是长方形间应当闭合,不能存在间距。

3.完善统计分析图表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案例中统计表和排列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修正,使之符合排列图绘制的基本要求。

(1)规范数据统计方法

首先,整合交叉重复的项目,统一统计口径。将交叉重合的“暴力运输”拆分为“叉车叉运损毁”等项目,并将拆分出的相对次要的“暴力捆扎损毁”、“随意甩放损毁”等整合入“其它”项目。

其次,进一步聚焦关注点,减少冗杂统计项目。将原表中相对次要的“漏水损毁”、“虫害损毁”整合入“其它”项目,将排列图项目数整合精简到9个以内。

再次,丰富数据统计样本,增强数据代表性。QC小组将统计周期延长为1个月或更长时间,从而增强数据代表性,增加数据收集数量。本次QC小组最终将数据统计周期延伸为1个月,暨从4月第3周至5月第2周。数据量增加为140个。

最后,调整“其它”项至统计表及排列图末位,规范排列图统计项目顺位的使用方法。

(2)规范绘制排列图

第一,规范左右纵坐标轴值的标识。将左侧纵坐标轴最高值标注为统计项目样本数量总和“140”,将右侧纵坐标轴最高值限定为“100%”。

第二,规范图示绘制。将累计百分比折线起点调整至左侧原点位置,同时第一个数据点调整至第一个长方形右上角处;同时,消除长方形间存在的间距。

最后,小组成员重新制作了“循环利用包装箱分类破损数量统计表”(表二)及“循环利用包装箱分类破损数量排列图”(图二)。

三、结语

统计图是精益QC小组活动攻关的基础性工具,对准确发现和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统计图理解的研究分散在不同的学科里(包括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但在使用中离不开3个必要的过程:模式识别过程、概念化过程以及指代过程。具体到QC活动,就是要根据数据需求,准确识别需要的统计工具模型及用法,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能够形成图像并进行分析。在统计图的处理过程中,要做好数据的基础统计,严格按照规范绘制统计图,避免本文以排列图为例所述的各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QC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质量协会(编著),廖永平(主编). 简明质量工具与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68.

[2]中国质量协会(编著). 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142

[3] Lewandowsky , S .and Behrens , J . T . Statistical graphs and maps . In Durso , F. , Dumais , S . , Nickerson , R . , Schvaneveldt , R . , Chi , M . , and Lindsay , S . (eds.) , The Handbook of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 Wiley , Chichester , England , 1999 :513-549.

[4]姚美雄,朱晓敏. 统计图理解的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对教学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 2009(11):106.

作者简介:

谭新生(1976年—),男,四川广安人,高级经济师,四川省烟草公司雅安市公司党组书记,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