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2016-05-30王权宋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室水产校企

王权 宋霖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水产类专业“政用产学研渔业职教联盟”校企合作新平台,改革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建立双师素质精良、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优化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以期达到培养具备良好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营销、服务和规划设计等岗位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关 键 词] 水产养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42-02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扩张发展,现已进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阶段,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未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论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还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都应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当以社会对未来水产养殖人才的需求作为参照系,调整培养目标,坚持以改革求提高,以特色求发展,探索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系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通过六项措施积极推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树立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

在培养理念上融入创新教育: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成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创新人才目标: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分析,切实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培养具备良好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营销、服务和规划设计等岗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立水产类专业“政用产学研渔业职教联盟” 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平台

渔业的“政用产学研”是一种水产行业创新合作系统工程,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企业和养殖户的对接与耦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和养殖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充分利用专业办学的现有社会资源,在农业部和教育部倡导支持下,我院是海大集团牵头组建的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的常务理事长单位,我院水产科技系作为集团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单位,负责健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联盟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包括人才需求信息、技術服务信息、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企业技术需求信息等;编写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水产职教联盟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实现人才培育与行业发展相吻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整合行业、产业、学校、企业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与体制,保证了人才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

三、改革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完善“渔学研融合,校企共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水产养殖生产季节性强的生产特点和专业能力培养内在规律,依托行业企业资源,打破原有教学安排,根据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在第4~6学期安排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和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每年4~8月份是水产生产主要季节,组织安排专业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参加渔业生产、开展课程教学实习活动,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渔业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联合培育人才,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生通过组建专业科研兴趣小组、参与校企科研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科研能力。

(二)优化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和分析,在掌握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務后,构建出专业学习领域,以培养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突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专业课程开发过程,我们确定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池塘养鱼、淡水虾类养殖、河蟹养殖、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专业生产实训。

四、建立双师素质精良、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

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成为水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成为专业教学骨干和当地水产企业的技术骨干;注重年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使现任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100%。每门核心课程均组建一支以1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为核心,3~6名双师素质教师、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课程团队。

五、优化实验实训条件

发挥团队专业教师技术特长,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础,组织安排相关团队负责水质检测与分析实训室、生物饵料培养实训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实训室等各功能实训室。实训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行业生产和仿真实训项目教学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室机制,实现“谁参与,谁受益”,提升企业积极性和校企合作深度,使实训室具备学生专业技术培养、技术鉴定和企业产品研发的功能。实训室建成后主动向社会开放,面向水产养殖户开展水质分析、渔病诊断等技术服务,彻底解决渔民看渔病难的问题,积极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六、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训

构建实施大学生創新创业训练计划,成立水产科技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依托水产养殖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店,设置专门办公室,专人负责,开展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

七、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效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该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拥有国家精品教材和江苏省重点教材各一本,拥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个,“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别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渔学研融合,校企共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10多所农业职业院校水产类专业中推广。专业校企合作创新育人典型案例——以老带新循环培育人才,打造群体优质就业系统工程入选“2014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年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展。

目前,专业办学规模全国同类院校专业办学规模最大,近10年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1500多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扎实、职业素养高,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深受行业知名单位欢迎,行业认可度越来越高,专业毕业生呈供不应求状态。据学院招生就业处统计,近3年来毕业生供需比达1:10。2011后开始,我院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年度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申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非常高。最近几年毕业生半年后100%就业;就业竞争力全院排名前三,就业率、月均收入、就业满意度等指数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相关度86%,全院第一。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排名第一。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國高职教育发展中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探索完善,进一步因材施教,把创新精神、思维和意识不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习实训考核、教育教学等方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敬良,赵华.以赛促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J].教育教学论,2015(51):162-163.

[2]陈京华.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5):71-73.

猜你喜欢

实训室水产校企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