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016-05-30靳艳芬
靳艳芬
[摘 要]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既具有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一般性特征,还具有自身专业特殊性,研究艺术类高职院学生就业能力的特殊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解决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对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工作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艺术类;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内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40-02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现代劳动关系辞典》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指要求就业的人自身的素质与社会劳动力需求适应的程度。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思想品质和文化科技素质三个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求职者的素质较高,其就业能力就强,一般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反之,求职者的素质差,其就业能力就弱,就难以找到工作。一般情况下,就业能力弱的人,失业持续时间较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失业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描述为:为了实现其个人理想和价值目标,大学生在求职时表现出的就业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与社会劳动力需求相适应的程度。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工作中具有职位的竞争力以及使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潜能,并且还能体现出个人的态度。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就业的能力,也还包括使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基础层能力+求职层能力+发展层能力”。基础层能力是求职成功的根本性基础能力,如专业技能、外语和计算机等通用基础应用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求职层能力指抓住应聘机会,在应聘过程中得到面试官的认可,能够成功获得所应聘职位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把握机会,成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应聘状态而获取就业机会这几个环节之中,包括诸如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决策能力、角色转换能力等;发展层能力是指就业后取得成就和进步的能力,这是一种相对动态的能力,具有易变性、隐蔽性、不可知性等特征,包括诸如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识别事物的能力、道德责任心、身体素质能力、抗压能力等。三个层次的能力先后体现了大学生求职前、求职中和求职后的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连续统一体。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特征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既具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般性内涵,又具有其专业特色的内涵。因此,理解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既需要考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般性特征,也要考虑其专业特殊性。经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访谈的调查,我们认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性
艺术类高职院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特殊性,即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实践性课程占全部课程的70%以上。这里的全部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实习课等课程,其中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之外,其余课程均是实践类课程。其二,无论是纯艺术专业,还是艺术设计专业,其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类的专业,都是通过艺术实践才能体现出艺术的思想,没有艺术形式的呈现,就不是一种艺术。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最大特征就是实践性。
(二)创新型
艺术天生就是一种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只是模仿和抄袭,这样的伪艺术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是违法行为,是被同行所不齿的。如前所述,艺术的创新性特点决定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中也必然具有创新性的特征;并且,这种创新性特征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根本性特征,否则就有失其艺术性和专业性特征。
(三)综合性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就业,更要考虑到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定实施艺术类高职院校學生培养计划时,不仅要着眼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着眼于高素质、评判性、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性。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工作实习、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仅以家庭环境为例,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获得就业能力的影响上,对于大学生维持就业能力也有影响,但是不显著。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正向影响,但是也不显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特征,并且不同的因素具有不同的导向性影响。也有研究者指出,学习成绩、社会关系背景、实践能力和就业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并且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求职心态对其就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专业成绩虽然对就业能力有影响,但是作用并不显著。此外,还有研究者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包括:影响力、信息搜寻、团队领导、主动性、自信、人际洞察力、灵活性、沟通能力、客户服务意识、过往经验等共10项。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也不外乎以上几种分类所包含的因素。通过比较与分析,上述三种影响因素的分类,各有优点与不足。第一种与第三种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适用于具体专业的实证研究;而第二种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具有相对全面性的特点,考虑的因素比较周全,适合思辨研究,同样也适合实证研究。因此,我们针对艺术类高职院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的是基于第二种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性影响因素分类方法,即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包括能动性因素和潜在性因素;能动性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专业成绩、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就业态度、信息搜索、团队合作、主动自信、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过往经验、综合素质等,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个体因素;潜在性因素是指可能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企业需求、就业政策、学校、家庭背景等各个方面。
四、结论与启示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果仅仅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解成为找到一份工作则明显显得片面化和短视化。这对目前很多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唯就业率为工作目标的做法是值得深思的,很多时候表面上是为了学生的就业,事实上对学生长期的就业能力发展却不一定是好事,甚至适得其反。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仅是用人单位说了算,而应该是用人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计划,只有把四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学生就业能力发展负责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最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其专业特殊性,其就业能力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因此各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其就业能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对症下药,区别对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突出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倩.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2]余长春,王润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彭树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61-65.
[4]李正卫.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0-35.
[5]朱国玮.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1(8):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