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校相关制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6-05-30王典王超卓包海鹰
王典 王超卓 包海鹰
[摘 要]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及高等院校的相关职能,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学校相关制度间的相关性及其后者对前者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教育;创新能力;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16-02
“创新”正在被全社会关注,那么创新的后备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来思考问题,突破知识与能力的限制,冲破传统理念的出发,以开放性、散发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面对社会对创新的需求,高等院校的职能部门应该做什么呢?应该如何落实呢?文章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校相关制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在21世纪经济时代,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实现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实现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向教育行业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为国家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创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己任。
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建立一套紧跟时代步伐、完善而健全的培养制度。高校相关制度的建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加以妥善管理。高校需要建立能够高效管理教学的工作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基于当前我国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制度化建设的保护。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重點高校相继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改革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对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工作没有使用制度来予以规范,从而导致管理者无章可循,久而久之形成放任自流的状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作的随意性大,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十分局限,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普遍开展。因此可以看出,制度的建设对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行政、党群部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高校的行政部门与党群部门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计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培养出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高校教务处则需要在教学计划制订小组的指导下,提出完善教学计划的意见,对教学计划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同时邀请专家开展论证会议,對高校各个院校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且融合专家意见对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高校党群部门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宣传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在处处创新、时时创新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制度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建设中,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就要从制度上来加以规范。首先,高校在制度中明确创新能力的内涵,校园文化活动要始终秉持着热爱创新、追求创新的理念来引导大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第二,高校各院校可以将定期组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制度中,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让大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创新活动中。例如,举办机器人制造竞赛、微视频制作比赛等等,以制度的形式来规定各项比赛的开展。
(二)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评定制度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科研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课外活动,而是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方面需要重视科研活动的管理制度。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在当地的办学情况,制定相关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探索钻研的科研成果给予适当的奖励,表扬鼓励大学生的创新行为,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科研激情与热情。同时,高校还可以创设科研项目基金,将专项经费拨款支持纳入科研创新能力评定制度中,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科技创新、设计开发等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在制度中,可以规定科研成果尤其突出的学生被列为研究保送生,获得科研等级证书的学生则可以优先参与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等。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选教制度
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模式下,选教制度有利于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积极性,更加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工作与指导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并实施选教制度,让更多高校优秀的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才能。要充分发挥选教制度的优势就需要建立其相应的管理制度。第一,重视导师与任课教师的选择,对导师与任课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在熟悉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来选择。学校要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环节等工作规范进行严格管理,让教师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第二,调整分配政策,激发教师参与教学与指导的积极性。在计算教师工作量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工作量不单单要与课时挂钩,同时要应该与课堂人数与教学质量挂钩,以激发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对于落选教师,也要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限期整改提高。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选教制度是激发教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新措施,不单单需要外界环境的改善,同时还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给予足够的配合,只有在制度上对选教制度给予保证,才能够充分发挥选教制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价值。
(四)建立高校部门配合开展制度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各级成员共同参与。尤其是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要明确指出高校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尊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自主性,在保证规范管理教师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基础上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同时,在制度中需要高校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尊重教师、信赖教师,开展人性化管理,为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资金。承认教师与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接受多样性存在,鼓勵个性化发展,强化独创性。
四、建议与展望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制度的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只有立足于制度的建设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趋同情况。而制度建设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人类主体与相互关系规则的变化,建设培养创新能力制度的直接结果是激发高校教师与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持续推动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
(一)对教师的激励机制
教师的工作状态与经济性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来说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主观绩效评价制度,以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为准,融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通过加权的方式来计算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分值,将分值与教师的绩效奖金相挂钩,以激励教师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中。
(二)對学生的鼓励机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学生建立鼓励机制。在组织大学生创新活动过程中,对获得杰出成果、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激励,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参与单项奖评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力争赢得比赛。同时,注重负强化的效用,制定负强化机制,以便更加有效地激励良好行为的产生。
(三)对学院的奖惩机制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以学院为基本单位,在高校内部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各个学院的学生都参与到创新竞赛活动中。例如,高校可以举办全校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各个学院积极参与,获得优秀成绩的学员则可以颁发奖章、奖状,并且拨发一定的研究资金供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以鼓励学院可以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大赛中,从而实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席志红,张弛,李鸿林,等.研究型教学、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5-27.
[2]吴俊林,鲁百佐,刘志存,等.构建研究创新型实验基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4-6.
[3]周笑妮,朱江.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