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构建知识网络
2016-05-30李建霞
李建霞
【摘要】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动手,知识不牢;有的同学概念记不清,方程式写不出,解题没有思路;有的同学面对繁多的化学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复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化学新课程 高效学习
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相比,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不难发现,能力考查型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对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新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在教师,如果能将思维导图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做到了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后来人们发现它可以帮助进行发散性、结构化思考,通过文字、图画、线条、颜色,图文并茂地展示思考内容,帮助分析、记忆等,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明了化。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以绘制图1“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例,首先确定好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然后画分支,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用曲线而不是直线。最后在每条线上写上关键词,而不是一整段话。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思维导图就是要视觉化。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有纸笔,还有导图软件,各有利弊。以上介绍的是用纸笔为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这种方法理论上需要用图形和不同颜色来画,但实践中根据条件简化即可,因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只要能帮助我们达成目的,完全可以灵活运用。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技能,达到“为学习服务”的目的。这一学习工具能够通过构建学习者的思维框架、激活原有图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这正好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呼应。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1.思维导图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笔记,让课堂高效。课前有效预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线上,并留下一定空间,以便补充。还可在思维导图上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这种经过意义建构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了。上课时,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作为板书,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记笔记。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看出双方的思维障碍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另外,这种方式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比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通过绘制图2“电离平衡”思维导图可将“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得很清楚,这不仅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回顾总结,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思维导图的诊断、评价功能。思维导图可用于师生诊断、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观察所画思维导图的节点数目和分支的长度就能看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程度和思维特点。思维导图还显示联想链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断裂的区域,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直观的图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
另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当他把自己的图与教师或同学的比较之后,原本含糊不清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并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3.思维导图的审题功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维导图凸显关键词,不仅有思维的广度,也有思维的深度。面对题目信息,敏锐全面的观察是先导,结合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发现问题、甄别和筛选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是重点,将获得的有效信息与已有知识正确地建立联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题中文字、图表等蕴含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既省时又简洁,经过整合后,再用恰当的化学用语阐述,无疑是训练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