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阅读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2016-05-30张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段孔子课文

张华

【摘要】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完成精读任务呢?根据文本特点,遵循整体感悟,突出重点;以读为主,自读自悟;强化积累,注重迁移等阅读规律实施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积累迁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孔子游春》篇幅较长,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完成精读任务呢?根据文本特点,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该课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感悟,突出重点

汉语是具象的意会性语言,常常重视语感的作用。语感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对语言材料和言语的整体性直觉体悟的能力。因此,我们教读一篇课文,要强调让学生依靠直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生动的把握。同时,精读课文要注意摒弃传统的“逐节逐句讲解的办法,注重整体感悟,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提炼出具有思维价值和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整体地阅读课文,获取系统性,完整性的心理体验。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的教学,我通过激趣谈话和播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整体把握全篇课文的内容。通过听读,学生依靠直觉感悟思考“课文哪里景色最美?何处感受最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两个重点段落(即课文的第2自然段与第8自然段)上来。围绕这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从泗水河畔美景、孔子论水育人、孔子师生情深三大“集成块”去阅读课文,直接触摸语言材料,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整体地感悟、体验、吸收、内化课文的语言。特别是课文学习结束时,我提出了“为什么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一概括性强、思维强度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整体回归总结全文,加深理解领会孔子师生的浓浓情谊。

作者在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泗水边迷人的春色,并使用比拟手法,语句优美、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美不胜收。对于这一重点段,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细细体会优美的语言,并借助其填空练习理解遣词造句之妙。

课文第8自然段写孔子借“水”引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于这一重点段落,我没有过多讲解,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自主感悟,领悟其蕴含的深奥道理,并巧妙地利用段末省略号,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迁移练说。结果,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将思想教育寓教于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跳跃式结构导读,围绕重点内容深入研究、细读品味,对非重点部分让学生略读一下即可。这样直入重点而不平均使用力量,不但能提高读书的质量,而且蕴藏着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讀为主。自读自悟

正如张田若老师所言:“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地阅读。怎样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呢?其主要途径就是让阅读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感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接受课文的熏陶感染,即所谓“披文以人情”。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坚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情境、领悟感情、揣摩语言。如第2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多变的读法,引导学生指名读,听读体会;自由读,细加体会;同桌互读互赏,加深体会;填空练习,熟读成诵。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真正感受了泗水美景,享受了审美乐趣,积累了优美词句。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直接进入文本获取阅读信息、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领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即理解内容,更要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即品味语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追求,彰显阅读教学的规律。

在第8自然段中,孔子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样文章的阅读更需要学生自主去读书、自主去感悟。既使这种感悟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带有猜测性,但它得之于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思维活动。为了遵循这一规律,我先范读,让学生听读体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去“感”去“悟”。在讨论交流时,引导学生以“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为核心话题,围绕“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四方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去理解、丰富、验证,充分地开放学生的思维,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在带领学生“读进去”后,更要带学生“读出来”,引导学生欣赏文字之美,例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气势;“穿”“凿”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体现出“水”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深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读中见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加深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潜心会文的课堂,学生自主地读书,自主地感悟,既触摸到孔子的“真君子”思想,也领悟到要用心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既“学会”了,也“会学”了。

三、强化积累,注重迁移

积累是我国传统的求学之法。荀子讲求“积久”,朱熹也持“积习”主张。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记忆的最佳时期。积累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等都被列入课程目标之中。语文教师要有积累意识,重视字词记忆和诗文背诵,强化科学有效地积累。

本课成语较多,如何指导学生扎实地积累呢?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听写了文中六个重要的成语,即“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学生互批、自改;然后让学生试着从这六个成语中选择一些说一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春景,而且初步了解了文中人物,概括了课文大意。从听写到说话,由词到句,这样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训练,有效地点拨了积累的方法,使学生成为积累的主人,让积累成为他们的习惯。

课文第2自然段景色美、语言美、感情美。在赏读体会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取关键词:“大地、森林、太阳、轻风”或“胸怀、长发、眸子、絮语”,记忆先后顺序,借助填空,熟读成诵,感情背诵,既积累语言,也积累生活,积累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迁移。简单地说,迁移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强调为迁移而读,为应用而读。怎样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教一篇课文,教者要善于发现“读写结合点”,如句式、段式、立意、写法、遣词造句等,据此设计适当的训练内容、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从而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组织结构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第8自然段中三个排比句式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空白,“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水还有很多特性和‘真君子呼应,我们就来当一回孑L子的弟子,抓住这些特点,用‘水______ ,它好像________ 的句式,续写这篇关于真君子的论述。”面对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他们说到了水的纯洁、水的包容、水的力量、水的谦逊等等,生成了智慧和思想,立体地感悟了君子的情怀,做到了“用课文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用课文语言规范学生语言,用课文语言发展学生语言”。

猜你喜欢

自然段孔子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