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016-05-30黄云
黄云
【摘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才能有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本文从“入情”“动情”“悟情”“抒情”四个方面出发,讨论了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几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想象空间
一篇好的文章,字字句句都翻腾着感情的溪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真挚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人情、动隋、悟情、抒情,使语言号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一、感知课文,在情境创设中入情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如音乐渲染、图画描摹、场景再现等,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对文本内容产生一种阅读期盼心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用满含深情的语言描述,把学生渐渐带入情境。如:“唐代诗人孟郊,一生都把母亲的恩情铭记于心,在他50岁时,还用至真情意为母亲写了一首千古绝唱《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把母親牵挂儿子,儿子感恩母亲的浓浓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下就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孟郊产生关注。上课伊始,学生就能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理解词句。在感受形象中动情
在学生“人情”后,教师要继续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发展,让学生感到“情境在眼前”“我在情境中”。逐步引导学生提炼出课文的关键词句,抓重点段落,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感受文本描绘的形象。例如:
“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透过这段文字,一位怎样的母亲浮现在你的眼前?哪个词语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1: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又缝补衣服到深夜,此时一定腰酸背疼,老眼昏花,但她还是不忍放下没有缝好的衣服。
生2:人们常说针脚细而密,儿子早回家。所以,母亲才“一针针、一线线”地细心缝补着。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脊背微驼,额上满是皱纹的老母亲,在油灯下一边细细缝补,一边抹眼泪。
师:母亲缝补衣服时,心里是怎样的五味杂陈呢?
生1:孩儿独自外出会挨饿受冻吗?
生2:孩儿一直在娘身边长大,如今就要独自出远门了,真是不舍啊!
生3:孩儿这次出门,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师:母亲对儿子的远行真是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但儿子此次出门是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大事,做母亲的怎么能阻挡孩儿的大好前程呢。母亲只能强忍泪水,将自己的疼爱、不舍与期盼全缝进了衣服,希望这份爱能温暖孩儿的行程。带着你们对母亲的理解读一读。
(生齐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动情,就要让学生把握住课文描写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从“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等词语,想象深夜“母亲灯下缝衣”的情境:也许头发花白的母亲缝衣时泪水涟涟也顾不得擦拭,也许渐渐昏沉的母亲一次次将针刺进了手指也忘记了疼痛……总之,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用细细密密的针脚缝出对儿早日归来的期盼,蕴含着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不舍与牵挂。
三、展开想象,在语言训练中悟情
再现生活场景也是情境创设的一种好方法,能直观地把学生引入文本所呈现的情境中去。透过画面与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逐渐清晰、明朗。学生的情绪被激起,自然从眼前的场景联想到相似的另一些场景,并进入想象的情境中。
师:天渐渐亮了,衣服也缝好了,母亲一夜无眠,把好吃的东西和衣服分别放进包袱里,迈着细碎的步子送他到郊外。(展示图画)看看画面,想象说话。
“儿啊,在外你要
“母亲,您老
生1:母亲抚摸着孟郊的头,说:“儿啊,你在外千万要小心,要多穿衣服,别受凉感冒!”
生2:孟郊抱住母亲说:“母亲,孩儿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啊!您老保重身体啊!”
生3:“儿啊,你在外用心赶考,别惦记娘!娘等着你的好消息!”
生4:“娘,放心吧,我一定用功。等取得功名后就接你出去享福。”
师:想说的话儿太多太多,此时都已哽咽。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母亲的心情吗?
(生齐读母亲的话)
师: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孟郊,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吧。
生1:儿子多想陪伴在母亲身边啊,我却不能留下来。
生2:如果母亲感冒了,发烧了,谁来侍奉您老人家啊?我真是对不起母亲了。
师: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孟郊母子分别场景,进行两次说话练习,学生的心因想象而打开,学习情绪高涨。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深深体会到孟郊离别前不忍又无奈的复杂情感。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体会揣摩,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充分激发起来了,就会迫不及待地想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时,学生的情感是自发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声调、速度、语气来朗读,抒发他们个性化的情感。如:
师:在孟郊的眼中,母爱比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还要温暖。而他自己就像是一株小草,沐浴在阳光中。母亲对他恩重如山,一生都无法报答。再读《游子吟》,你们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生朗读)
师:母爱似阳光,温暖我们一生。这首诗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一起来吟诵。
(《渔舟唱晚》音乐响起,学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用深深的爱为我们默默地做着一切,不辞辛劳。可有的同学享用得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你们觉得作为儿女应该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
(生交流)
师:一声简单的“谢谢”,一杯暖暖的热茶,一条及时的毛巾,一次认真完成的作业,都能让母亲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慰。让我们随着音乐,永远铭记《游子吟》。
(生配乐朗读《游子吟》)
在层层递进的反复朗读中,情境的再现,让学生仿佛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深深体会到孟郊对母亲的那一份拳拳之爱。教师用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人情入境,学生的阅读活动因充满思考而灵动美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学生语言学得扎实,情感得到陶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