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德皇帝:斗虫一生 玩罐一世

2016-05-30张艳

收藏与投资 2016年11期
关键词:窑厂宣德官窑

张艳

促织之戏,早在唐代就已盛行,唐代开元年间,宫中就开始玩养蟋蟀,“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人们在玩赏过程中发现了蟋蟀好斗的特性,于是从宫禁开始兴起斗蟀之风,上行下效,促织之戏由宫中流传到民间。及至天宝年间,人们‘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蟋蟀宰相《促织经》

到宋代时,上到官宦豪门,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好之,甚至身处方外的僧尼也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以至成为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一景。相传天台人道济,就是济癫和尚,曾为其蟋蟀“铁枪”之死而伤悼,为之安葬,并作悼词、祭文等。

而此时玩蟋蟀最出名的当属权臣贾似道,当时襄阳城被蒙军围攻数年,他隐匿不报,也不派兵救援,却在西湖葛岭的家中率闲堂和众妾踞在地上斗蟋蟀,而且还写出了一本研究蟋蟀的专门著作《促织经》。误国的奸相,却成为昆虫学研究的开创者,被后人称为“蟋蟀宰相”。

清代,集斗蟀之大成,不少蟋蟀用具都产生在那个时代,同时也出现许多关于蟋蟀的书籍,比如金文锦的《促织经》、石莲的《蟋蟀秘要》、朱翠庭辑的《蟋蟀谱》、金六厂删订的《促织经》等等。蟋蟀皇帝明宣宗

宋理宗、明宪宗、明宣宗和清代的嘉庆帝,其中当属宣德皇帝最痴迷此道。宣德皇帝朱瞻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宗文治武功,延续了明王朝的兴盛。宣德一朝为有明一代最为辉煌的时期,其官窑瓷器的烧制也代表了明代官窑烧制的极盛。直到今天,宣德官窑还代表明清官窑烧制的高品位。宣宗才干卓越,且有许多雅好,如“尤工绘事”,“留神词翰”,其中尤为人道的是“好促织之戏”。因此,也被史家称为“促织天子”“蟋蟀皇帝”。

笔记野史多有记载,较早的恐怕是明代皇甫录的《皇明纪略》了。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跃去矣。妻惧,自缢而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缢焉。”一匹骏马换一只虫,可见蟋蟀之贵。

促织嚯嚯叫 宣德皇帝要

明宣宗如此痴迷蟋蟀,以致当时在朝野流传着“促织嚯嚯叫,宣德皇帝要”的俗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对此,明代王世贞《王弁州史料》中收录了明宣宗给况钟的这道密诏,全文如下: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知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以敕他每于末进运,自要一千个。敕至,而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一道短短的密诏,竟连用了三个“敕”字,疾呼“不要误了!”可见宣宗痴迷蟋蟀到了何等地步!

当朝皇帝开口要地方上交干只上好蟋蟀,于是,苏州一带便掀起了捕捉蟋蟀的“全民运动”。

蟋蟀罐当属宣德青花为好

人明以来,比匣为瓷质蟋蟀罐所取代,俗称比笼或蟋蟀罐。刘侗关于这一情况作出具体说明,曰:“初斗,虫主各内乎比笼,身等、色等合,而内乎斗盆。”这一做法直到清代还相互传承,清陈吴《花镜》云:“初至斗所,凡有持促织而往者,各纳之于比笼。”苴意是说,凡到蟋蟀斗场参加斗咬者,皆以比笼贮藏促织入场。可见,景德镇出土的宣德蟋蟀罐就是文献所说的比笼,是贮存斗虫的专用器具,为斗具之一,也称蟋蟀罐。

明《万历野获编》载:“今宣德蟋蟀罐甚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这里,沈德符说明宣德官窑蟋蟀罐在明代就已成为时人追捧的名品。在中国历朝的蟋蟀罐中,以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故朝野之间玩虫之风日盛。为满足宫廷养斗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宣德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发展,加之御窑厂烧造的蟋蟀罐工艺精良,纹饰新颖多样,遂成为一代名品。

被砸碎的宣德蟋蟀罐

北京故宫收藏宣德官窑瓷器八百七十余件,台北“故宫”收藏宣德官窑瓷器一千七百七十四件,如果连同国内外各博物馆的同类藏品包括在内,也还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却少有宣德青花蟋蟀罐。明代蟋蟀罐以宣德、隆庆、万历三朝多见,这与当朝皇帝的嗜好有关。不仅几位皇帝喜好促织之戏,斗蟋蟀之风在民间也极为盛行。袁宏道《促织志》有”京师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的记录,可见此戏之盛。那么几朝皇帝玩的蟋蟀罐都到哪去了呢?

据史料记载,张太后在宣德帝死后,当场下令,把宣德帝玩的瓷器全砸了,明朝人李贤在《天顺日录》中有这样的明确记载:“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罢去。”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复原出一批蟋蟀罐,共计二十一件,其中有云龙纹、双凤纹、松竹梅纹、鹰燕纹、瓜瓞纹等多种纹饰。这些器物有的有款,有的无款,但都是以前未曾见过的官窑制品。这批蟋蟀罐的出土印证了《天顺日录》的记载。

玩虫一秋 玩罐一世

可以说,经过干百年的发展,斗蟋蟀和其它文化一样,成为流传在民间很重要的一种娱乐活动。“听其鸣,可以忘倦;观其斗,可以怡情。”玩得好,也可以把斗蟋蟀发展成为陶冶情趣、修身养性的娱乐。而收藏蟋蟀罐也是其中一乐。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古人用来贮养秋虫的蟋蟀罐,以瓷制、陶制、玉制、石制、漆器制等材质多见,就收藏角度而言,瓷制蟋蟀罐大约是最具收藏价值的,其属于收藏杂项。

瓷制蟋蟀罐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雏形,当时制作全用手工捏制造型。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的,因此民间极少流传。明宣宗以后,蟋蟀罐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罐底,這些名匠制作的精品蟋蟀罐流传至今已极稀少,现已成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宝。

时至今日,宣德官窑蟋蟀罐已极为珍罕,究其原因,即:宣德官窑生产的蟋蟀罐年款书写郑重,绘画精美,纹饰特别新颖而又丰富,是宣德官窑瓷器中质量最好的器物,其珍稀亦是自然之理。

猜你喜欢

窑厂宣德官窑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西夏官窑瓷器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此“官窑”非彼官窑
宣德炉为何是文房首器
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