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房子
2016-05-30
“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现实却是她看不进去《安徒生童话》,每次练琴就会大哭大闹,作文居然也不及格……这样的女儿一度让人觉得失望。后来,再跟女儿相处时,突然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原来女儿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和自己达成共识,她的生活平淡又忙碌,性格还是那样单纯耿直。生命本就是无法定制的,一个理想的“女儿”哪有一个真实自由的女儿好?
(程乃珊《吾家有女初长成》)
窗外雨声作响,缸里的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摇动,这时旁边的大荷叶倒过来,覆盖在红莲上,挡住了风雨。红莲,荷叶;我,母亲。在冰心眼里,母爱就是如此,“勇敢慈怜”。在我们失落挫败的时候,母亲总是温柔和平的港湾,沉默地守护着我们。亲情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次拥抱,对我们来说都是足够的。
(冰心《荷叶母亲》)
艾青刚出生时被一位算命先生说是“克父母”,于是被送到一个贫苦农民家抚养。在这个家里,艾青的保姆—大堰河给予了他无限的爱,给他关怀,让他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后来,艾青返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却是在冷落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血浓于水没有带给他应有的感动,大堰河才是艾青心中牵挂的“亲人”。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艾青想到保姆的坟头早已荒芜,心生悲戚,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在林海音的记忆里,爸爸总是那个爱种花的人,严厉又温和,会在她赖床时生气,到了学校又送来夹袄和铜板;耐心教她要闯练,于是鼓励她独自一人去银行寄钱……因为爸爸的教导,英子(林海音)慢慢成长,学会了担当、责任和尊重,慢慢成为这个家里的“大人”。我们和英子一样,在懵懂不知的年纪,受到过父母很多的苛责和安慰,而我们也同时学会了很多东西,并逐渐成长为一个美好的自己。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可是还没等到出发,说这句话的人就去了。这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遗憾。儿子失去双腿,心情烦躁,一度轻生;母亲隐忍悲痛,小心敏感,渴望儿子能好好活。母亲永远是这世上最能忍耐的人,忍耐着家庭琐碎,忍耐着无理取闹,还要忍耐着身体疾痛,只希望自己爱的人能幸福安康。又是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纷繁烂漫,儿子懂得了母亲,他会好好活下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女儿独自在外求学,晚上在被窝里呼唤的是母亲,在母亲生日的时候亲手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但每次回到家,仍然会和母亲生气吵闹。这似乎是每个子女都有的“任性”。女儿慢慢长大,仍然会送给母亲生日卡片,不过都是印刷好的卡片。后来,偶然间,女儿打开了母亲嘱咐要妥善保存的箱子,发现自己曾经制作的那张粗笨的卡片和一些重要的家族资料放在一起。这张卡片如此被母亲珍存。女儿突然发现,“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席慕蓉《生日卡片》)
母亲,自己;妻子,儿子,在田间散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到了分岔处,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母亲为了迁就孙子,决定走小路。南方的冬天刚刚过去,菜花金黄金黄。在不平的地方,母亲被自己背起,妻子则背起了儿子。母亲和儿子,一个年老枯瘦,一个幼小体轻,而自己和妻子都稳稳慢慢地走,仿佛背上的人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亲人是这世上我们最难以割舍和离弃的人,一家人在一起,世界就像春天一样有了生机。
(莫怀戚《散步》)
舒乙说父亲(老舍)对自己小时候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既不严厉也不温和。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外出,父亲从不拉他的手,他只是跟在父亲后面,数着脚印走。等到舒乙大一些,他和父亲之间就变成大人和大人一般平等的关系,会严肃地讨论一些问题,但有时候父亲却明显还是把他当孩子看。无论什么时候,舒乙的想法都会受到父亲的尊重。天下间有千万种爱的方式,这种平淡真挚的爱也是一种,而无论哪一种,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爱的人能一切安好。
(舒乙《父子情》)
童年的时候,兄妹两人把各种各样的玩具都收藏在金盒子里,这个金盒子不仅是回忆的宝藏,还是连接着两兄妹思念和牵挂的东西。后来哥哥去世,妹妹独自珍藏金盒子,母亲也领养了一个弟弟。在生活的相处中,姐弟俩的关系也逐渐亲厚,这时,金盒子就成了三个孩子的“亲情基地”。香烟片、破碎的泥兵、小信封……都是骨肉情爱的见证。再后来,亲人相继去世,独剩下女孩在茫茫的世路上行走。曾经的玩具都已黯淡失光,心中的那份情却在孤独的人生中愈加热烈持久。
(琦君《金盒子》)
胡适从小就被母亲管得很严,几乎不玩儿游戏,全一派“先生”样子。胡母经常敦促胡适早起读书,并且在胡适犯错时会严厉苛责,进行责罚。胡母气量大,性子容忍,因为要管理一大家子妯娌之间的琐事,免不了会受到各种怀疑和流言,但她从来不让人难堪,自有一套办法让人服气。胡适在母亲的影响之下,也懂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和体谅人。胡母一生遭受困窘,也处处为胡适着想,并且其良好品行也对胡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