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发展研究

2016-05-30裴家月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感民族性动画片

裴家月

【摘要】:中国动画艺术在国际上获得的褒奖总体体现在显著的名族特色上,这也是中国动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的方向和道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动画达到了民族风格的高潮,有一大批民族特色突出、艺术个性强烈的动画作品在国际上获奖,这种成就是几代动画艺术家努力与追求的结果。因此,中国动画艺术的重要特点是“民族化”。本文将本国结合美国、日本两个国家带有中国元素的动画角色,来分析如何将中国元素与中国新兴的动画产业相结合,试图从中找到重新振兴动画道路,让我们的动画产业重新走向世界。

【关键词】:经典动画, 动画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此后,尽管面临长期战乱以及建国后的十年动乱,深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体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动画人一直没有停止艰难探索,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之作,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历经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

1.萌芽与探索时期

1922年,万氏兄弟就胜利的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达到胜利。这在当时,除美国的长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绝无仅有的,这也算我国动画创作的萌芽吧。建国后,著名漫画家特伟指导树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呈现艺术创作的高潮,大批优秀动画片相继出世,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关于我们都能耳闻能祥。但是在动画开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关于世界动画开展呈现迟缓趋向。

2.稳定、繁荣发展时期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等等。

3.复苏时期

7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1979年《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

4.转型时期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2009年这二十多年间,这二十多年,应该说是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一个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比如《葫芦兄弟》,《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9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变形金刚》、《花仙子》、《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二、分析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在国外动画角色中的运用

1.欧美动画对中国传统运用及创新

相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国外动漫企业在选材角度上和中国的传统观念还是有所不同。以《花木兰》为例,中国强调木兰的“孝”、替父从军;而在美国则是把花木兰变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弱化了中国“孝”的概念。《功夫熊猫》的成功则在于能够把中国的“道”融会贯通,还利用了现代最高端科技3D技术,这是之所以能被众多中国观众所接受的一个深层次的缘由。

2.日本动画对中国传统运用及创新

日本动漫受众广泛,忠实观众遍布世界各地,动漫的相关产品也为日本商业带来极大的利益。从取材角度讲,日本动漫的题材极为宽泛,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不能成为动漫素材的东西,其中自然也包括很多源于中国的文化元素材料。同时日本动漫创作者在运用这些中国文化元素时也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大胆对其进行改动,使之符合动漫剧情的需要。日本民族的唯美是很执着的,在动画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动画人物外形上的精致造型,日本动画思想内敛而深沉,而善于描摹人物间微妙感情的特点则更适合东方观众。

三、中国“动画学派”的缺失

1. 面向的群体是儿童不是大众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的受众群体定位是儿童;过度迁就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也使得影片缺乏悬念和感染力。故事情节老套,主人公都必须是善良正直勇敢憨厚的,不能带有一点离经叛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动画的受众群体发生了改变,动画已经从单一的以儿童为主的接收对象擴展到成年人层面,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够漫游在动画片所创造的自由王国中,无疑是最大的享受和审美的熏陶。美国的迪士尼和日本宫崎骏的作品就可以体现到这一点。另一种就是依托历史题材、历史故事,这样虽然作品很有中国民族风格,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没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很容易走入僵化的老旧模式中区,缺少创新的新意。

2.说教化严重,了无新意

中国动画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但在这一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化”意义,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动画片是用来教育儿童的,缺乏让观众思考的过程,因此会出现主人公年纪不大去满口大道理的情况。反之,欧美、日本等国的动画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从不直接向观众讲道理,而是将思想性蕴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中,通过新奇、幽默的故事,将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融入动画情节中,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判断如何选择,使动画与观众直接对话与沟通。

3.重模仿,轻原创

当老一辈动画创作者们的成就和辉煌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新一代的动画创作者们却迟迟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虽然,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动画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动画总量不断提高,创作素材不断增多,但是动画总体质量不高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其中重模仿,轻原创的痕迹比比皆是。

進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冲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异质性成分的冲突,他可以促成人们在比较中产生取长补短的心理,努力吸取新东西,充实自己,或是利用它激活本民族文化,使之产生新的转机,走向更新和重建。

总结:

当然,注重历史感和民族感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传统观念和文化风俗已经变迁,民族文化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实我们并不是要舍弃历史感,也不是要放弃民族性,中国动画还是可以从古典文化中吸取养分的,但关键是我们不应该被这种历史感和民族性所束缚,而是应该在历史感和民族性中注入现代精神,适之获得新的生命力。所以,在某些富于时代精神的题材方面,我们也许并不应该过分强调一定要具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和民族性,而应该适当更新观念,以时代感来强调民族性,而不是将民族性仅仅理解为狭隘的古老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朝阳 编著

【2】动漫与媒体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常虹 编著

【3】中国艺术动画3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常虹 薛燕平 编著

【4】动画百家创意,厦门大学出版社,黄鸣奋 编著

猜你喜欢

历史感民族性动画片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长春花蓝+中国红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感”的达成之道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