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2016-05-30陈峰锋
陈峰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69-02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因此老师和考生们都非常重视,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以求最终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而在这一过程中中考复习的效果是中考能否成功的关键,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呢?下面结合我指导学生中考数学复习谈一些体会:
一、中考复习的意义
中考复习是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我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的过程,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之成为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概念、法则、定理的记忆与模仿,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法,它蕴含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数学的精髓。试题在解决问题、动手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减少了复杂的运算及死记硬背的内容,淡化特殊技巧,重在通性通法。如数形结合、待定系数、分类讨论、数学模型等问题。
三、试题的取材取决于课本
“九义”教材与众多的复习资料相比,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是国家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智育要求的集中体现。在中考命题中,坚持从课本出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好教材,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学好教材,从而把众多的粗制滥造的“资料”拒于中学校门之外,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四、研究课标,以本为本、落实双基提高能力
中考复习前,要研究课标,用好课本,弄清课本中哪些是双基以及如何在训练练习中予以落实,要进行科学试验,把握好双基训练的“度”。即将所学内容按课标要求中的“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层次进行分类。例如:《函数》这一章具体分为:
了解内容: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达方法;
理解内容:能结合函数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掌握内容: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根据实际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灵活运用:能用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推进,切实摆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每年中考试题中都有1~2道综合题,难度在0.2~0.4,这用于选拔尖子生,要求较高,复习中不应用这个来要求全体学生,所以在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提高复习要求,加大题目难度,对不同层次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施行弹性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给他们以学习的信心。如:在“绝对值”这一节中,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下列练习。化简下列各式:①|-3|、|3.5|;②|3-%i|、|2-2sin45皘;③若2六、重视数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对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紧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实际又反过来服务于数学,这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去寻找、收集这种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这种应用能力的题很多,涉及生活、自然、环保、设计、测量、销售、决策、统计等领域。例如:1.学校门口经常有小贩搞摸奖活动,某小贩在一只黑色的口袋里装有颜色不同的50只小球,其中红球1只,黄球2只,绿球10只,其余为白球,搅拌均匀后,每2元摸1个球,奖品的情况标注在球上(如下图)。
红 黄 绿 白
8元奖品 5元奖品 1元奖品 无奖品
(1)如果花4元同时摸2个球,那么获得10元奖品的概率是多少?
(2)如果花2元摸1个球,那么摸不到奖的概率是多少?
本题是将概率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摸奖活动联系起来,增强了趣味性。
2.小芳和爸爸、妈妈三人玩跷跷板,三人的体重一共为150千克,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芳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那一端仍然着地,请你猜一猜小芳的体重应小于( )。
(A)49千克 (B)50千克 (C)24千克 (D)25千克
本题是一道不等式的应用题,它跳出传统应用题的模式,让学生在一个现实有趣的情境中,经历一个收集处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贴近生活。
又如:某公司经销一种绿茶,每千克成本为50元。市场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销售量w(千克)随着销售单价x(元每千克)的变化而变化,设这种绿茶在这段时间内的利润为y(元),解答下列问题:
(1)求y与x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
(3)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绿茶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90元每千克,那么该公司想要在这段时间内获得22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本题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销售问题考查二次函数的运用,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这些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依据题目中的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即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解决好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培养简化题设情景、挖掘知识内涵、理顺解题环节等能力。平时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的训练: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抽象概括,寻找函数关系——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七、回归书本,加强对教材例习题的挖掘
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整天沉溺于各种复习资料,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试题之中,而数学教科书则成了参考书,或者干脆把教科书抛了,理由是“教科书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太简单了”,其实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内在联系。如果忽视教科书的基础示范作用,虽然靠题海训练也可以记住很多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彼此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数学基础,而这个数学基础就是数学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这就造成考生一旦遇见没有见过的题目类型就难于触类旁通,想不到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它。事实上很多考题都源于课本,是课本的基础题目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得来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4,底长为6,求周长。以此题为基础的中考题有:
试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
试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试题(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试题(4)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长为y,周长为14,请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的图象。
评析:试题(1)需要转换思维方向,逆向思维;试题(2)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试题(3)因为“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故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试题(4)同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