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2016-05-30刘婷婷王洁
刘婷婷 王洁
摘 要:台湾高等教育近几年,在少子化、市场化、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首先举出当前台湾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其次提出可行的具体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问题;高教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4-01
一、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1.大专院校数量激增,高等教育资源受排挤且不足
台湾自1994年教改大游行提出「广设高中大学」之诉求以来,大学之数量激增,从1990年之127所,到2013年已增加到162所(教育部,2013)。台湾高等教育在量的大幅提升中,却未能有效地规划供需及规模,不仅让资源过度分散,也未能提升学术的竞争力,使得台湾要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变得困难。
2.高等教育人口仅剩一半,规模太小,经营困难
近几年,台湾少子化严重,人口递减已逐步影响高等教育的生存。2010年出生的人口数为16余万人,将于2028年就读大专院校;仅有目前2014年(1996 年出生32余万人)的学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在少子化的冲击下,台湾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将逐年递减,这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届时学校学生人数不足,将会迫使学校、科系选择退场或是转型。因此,台湾高等教育必须妥善运用学校资源,正视资源具有整体及不可分割的特性,让学校经营维持适当就学人数以寻得最适的规模经济,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1]。
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在规模缩小的过程中,大专院校如何开创出学校特色,又如何汰除或整并类似科系,甚至是并校、转型等问题,都是必须应对的。
3.高等教育未能培育优质的公民素养
台湾要民主深化、经济转型,须依赖高等教育培育出具有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公民。目前为提升良好的公民素养及实践公民责任,在各大学院校中,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名义来开设公民教育,期待以此类课程来培育公民素养、提升公民意识,甚至建构公民社会[2]。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提出要“培养没有条条框框,具有批判能力,能够吸收人类价值观念的丰富营养,具有应付当今这个不断变化的、十分复杂的社会能力的人[3]。”
然而实际的状况是,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产业运用的各阶段连结不够紧密,造成公民素养无法深根和提升。因此鼓励高等教育将服务学习融入通识课程之中,当是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规划课程与方案,提升学生公民参与的能力。
4.人才全球流动化,国际竞争力不足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人才流动无国界。在此环境下,大学必须培养具有宏观视野与国际竞争力。台湾的高等教育在地理位置与语言环境之限制下,国际化条件先天不足。加上大陆、香港、澳门大学以高额奖学金吸引外籍学生及高薪聘请国际师资等策略,更使得台湾高等教育在两岸与国际竞争上更加不利。
二、台湾高等教育的改善策略
1.高等教育必须与人口问题及人才培育做整合思考
台湾少子化与人口结构改变,将对劳动市场、退休体系等社会经济层面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与冲击。所以,正视人口问题并与人才培育相互整合,当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台湾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产业结构变迁下,台湾 2012 年提出劳动市场渐趋弹性化(labor market flexibility),非典型雇用型态之工作逐渐盛形等因素,均让事业单位对于人才培训产生疑虑(行政院经建会,2012)。因此,若能正视人力资源对事业单位经营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让人才养成单位由事业体转换为高等教育机构,让有所成的人才能立即与就业市场接轨,减少双方磨合期,则企业主也不必担心因知识累积结果直接归属于员工而有跳槽、挖角等劳资互动问题,而高等教育也能在创造人力资源上有所贡献。
2.高等教育必须具有经济规模,并提高内部效率。
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因发展变迁而来的教育经济学方面讨论的议题不少,而面对少子女化与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不均衡的现况,高等教育亟待思考的方向是如何以最适度的规模来符合经济成本,继而提升行政效率。多数以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与学生人数作分析,来预测教育的规模经济与否。台湾未来14年内高教人口仅剩二分之一,高等教育必须思索符合经济规模与提高内部效能等策略。
总之,未来台湾高等教育为增强竞争力,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须具有适切的经济规模,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积极强化绩效来创造更高的效益。
3.高等教育必须负起培育优质公民素养的功能
课程上,应建构高等教育培育高等品格的体系,但如果在行动上赋予更多元化的支持,将是公民核心素养与能力转化成实际可行的能力指标,使其成为教师在课程规划与检视学习成效时的可靠依据,继而让高等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更强化学习历程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或是发扬台湾悠久的儒家文化,继承仁义礼智的道德涵养,而非全然移植西方。
4.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学以致用的高级人才
依据经建会「台湾 2020 年劳动市场展望」推估结果,2020年因政府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及重点服务业等政策,服务业就业将超过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工业就业约占百分之三十六,农业则持续衰退至百分之三(行政院经建会,2010)。因此,为适应台湾产业升级与市场化之需求,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来协助国家经济转型并维持经济成长的稳定性。
5.高等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
高等教育除加强国际语言与信息科技外,更应在增强国际竞争力上面多加强化。台湾高等教育应时刻与外交部、教育部、侨委会、国科会、文建会、青发署及世界各大学取得实时的国际信息,以使得大专院校能掌握所有国际参与机会或国际讯息,以提高充分参与国际的机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瑞谯,张文轸.少子化对技专校院经营管理压力与因应策略之分析[J].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2009(5):175.
[2]邓毓浩.台湾大学院校公民教育初探[J].教育研究月刊,2013(227):31.
[3]陈利民.办学理念与大学发展[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49.
[4]刘若兰.高等教育服务学习与公民参与之关系[J].教育研究月刊2013(2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