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的分析研究

2016-05-30李娜段作章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

李娜 段作章

摘 要:本文主要从文字类助学材料和图像类助学材料两方面,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做直观的了解,并从中总结概括其主要的编排特点。

关键词:蘇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22-02

助学系统是指教材中编排的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帮助和指导的一系列辅助说明性材料,主要包括课文导读、作者介绍、注释、插图等。良好的助学系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是指教材中编排的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学习起引导、辅助、启发、拓展、促进作用的一系列辅助说明性材料,根据材料的呈现形式主要分为文字类助学材料和图像类助学材料。

一、文字类助学材料的分析

文字类助学材料,在这里是指以文字形式呈现的用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辅助说明性材料。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文字助学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文本拼音标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课文和单元练习的文本全部注有拼音,其中一年级上册、下册和二年级上册生字及课后练习部分也都标注了拼音。因此,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古诗文的学习,第一学段课文和练习的拼音标注,可以帮助学生识字认字、掌握古诗文中字的读音及理解古诗文练习的相关要求。第二、第三学段教材在课后呈现课文(专门的古诗类课文和文包诗类课文)生字的同时标注生字的拼音,单元练习中的古诗文在个别重点字词的注释中标注了字音。

(二)生字笔画、偏旁部首、笔顺标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各学段的每篇课文后都编排了生字板块,生字分别以绿线内带拼音的只识不写(下面简称“一会字”)的生字和黑色田字格内带拼音的会识会写的生字(下面简称“二会字”)呈现。在识字类古诗文课文《识字1》中《一去二三里》古诗内容标注了拼音,在古诗后标注了带拼音的一会字、二会字及二会字的描红,其中二会字上方用红色标注了生字中包含的基本笔画。这样的标注有利于学生借助拼音和基本笔画的知识掌握古诗文中的生字的识写。

另外,古诗文课文后带有新授偏旁的二会字会在生字上方以红色标注相应的偏旁部首,颜色非常醒目。如二上课文3《英英学古诗》在二会字“静”上标注了新授偏旁“青字旁”。这样的标注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结构,掌握生字的偏旁部首。

除了笔画、偏旁部首的标注外,教材在课文后会标注生字的笔顺来为学生学写生字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在课后练习中要求按笔顺描红。如一上《古诗两首》中对于《悯农》和《锄禾》中的所有二会字都清楚地标注了笔顺,并要求按笔顺描红,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生字的笔顺标注来更好地学写生字,养成按笔顺书写的良好写字习惯。

(三)课文作者姓名标注

在专门的古诗文课文中编排的古诗文文字类助学材料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会在课文下方以注释的形式标注作者姓名。但标注并没有对作者进行详细介绍,也没有标明作者的朝代,对古诗文的重点字词句的注解在课文中也并未编排。苏教版在课文部分对古诗文仅注释作者姓名,这样的注释是否略显单薄?是否合理?这也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备受争议的地方。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委老师进行访谈,笔者了解到苏教版这样的标注编排主要体现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简单的标注使得版面简洁大方,突出了古诗文本身的主体地位,没有累赘的古诗文注解和翻译,给学生的学习上留有想象、探究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体现的是提倡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形式来学习古诗文,而不是简单地或完全依靠文本注释来学习古诗文。

(四)古诗文内容相关知识标注

虽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形式呈现的古诗文并没有编排字词句的注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知识的助学材料。但在第三学段单元练习“诵读与欣赏”、“诵读与积累”中编排的古诗文,在其下方标注了古诗文中个别字词的解释、相关写作背景等助学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古诗文。五下练习6“诵读与欣赏”中《清平乐 村居》不仅呈现了古诗文,还在古诗文后对六盘山、长城、苍龙进行了注解,同时介绍了该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标注,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在第一、第二学段单元练习“读读背背”中编排的古诗文并没有作此类标注。这样的标注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不同学段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有所侧重,第一、第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的古诗文更多的侧重于背诵积累,而第三学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单元练习中古诗文更多的侧重于品读与欣赏。

二、图像类助学材料的分析

图像类助学材料是指以图象形式呈现的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说明性材料,这里的学习特指古诗文的学习。据研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古诗文学习的图像类助学材料主要是插图,包括课文中的插图和练习中的插图。

(一)插图数量分布的分析

考虑到由于一篇课文往往有好几页,每页上或多或少会呈现某些图像,插图的数量在统计时会出现争议,因此,笔者在统计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课文中的插图时,一篇课文来看,如果前后两页课文的插图可以基本无缝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象,则视为1幅插图。如果只有背景颜色但无任何具体图像的或者是边框类图像则不计为插图。单元练习中编排的古诗文都是以一页或者半页的篇幅呈现,所对应的插图的数量确定,都为1篇古诗文配1幅插图。

笔者经过以上的统计处理得到以下信息。从数量上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插图数量与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文的数量基本一致,平均一篇古诗文配有一幅插图。但分学段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学段古诗文插图数量多于古诗文插数量,图文比例1.2:1,第二学段古诗文插图数量与古诗文插数量相等,图文比例1:1,第三学段古诗文插图数量少于古诗文数量,图文比例0.9:1。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文图文数量比例随学段的上升而降低。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学段的提高,其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借助插图阅读学习的行为相对而言会逐渐减少,教材插图数量也相应有所下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文插图的编排上正是考虑到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插图呈现形式的分析

根据插图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文插图可以分为小插图和大背景插图两种。小插图是指插图有明显的边缘界线,且布局较小,与古诗文文本相分离,占独立的空间。大背景插图是指插图铺满整页,即插图作为古诗文文本呈现的图像背景,基本占据整页的布局,有的是几页可以无缝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背景插图,或是整幅插图单独成页,文本在另一页单独呈现。大背景插图相对于小插图而言,它能更好的衬托渲染古诗文文本,视觉冲击力较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研究发现,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课文中的插图,基本都是以大背景插图呈现,低年级段的文包诗类课文有的是小插图和大背景图两者相结合。二下课文9《母亲的恩情》中编排了三幅插图,前两幅是小插图,有明显的插图边缘线,最后一幅属于大背景插图,分布在两页上,无缝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背景插图。另外,在单元练习中的古诗文插图由于空间布局的限制基本都是以小插图的形式呈现。三上练习6《竹石》在古诗文本的右侧编排了岩竹的小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对该首古诗内容的理解。

(三)插图助学功能的分析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课文及单元练习中编排的古诗文插图,带有直观形象性,在增加教材美观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对古诗文文本信息的传达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另外,这些插图对学生古诗文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插图往往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学生直接经验的欠缺,丰富其感性认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古诗文的相关内容;插图辅助古诗文文本呈现,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五上课文26《清平乐 村居》的插图。一所房檐低小的茅草屋,茅草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茅草屋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小溪一侧长满了莲花,另一侧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坐在一起一边喝酒,脸微微泛红,一边带着醉意聊天取乐,亲密无间。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鋤草,二儿子在院里编织鸡笼,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描绘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该插图契合古诗文文本内容,将这首词以一幅完整生动的图画呈现出来,惟妙惟肖地向我们展现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清新优美的环境和各具情态的生活画面,画面氛围温馨愉快、色彩丰富和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体会到田园的人情之美与生活乐趣。这幅插图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入境、激情,激发学生审美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和行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词描绘的场景,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综上所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在文字类助学材料上,十分注重识字与写字助学材料的编排,与古诗文内容方面相关的文字类助学材料则很少;在图像类助学材料上,重视插图的编排,且插图精美与古诗文文本内容贴合,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古诗文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项目基金】本论文是2015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苏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JLX15_07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方坚荣,庞欣.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使用原则及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6:115.

[2]韩芳芳.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研制规律——基于教科书“教学”功能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6:102-104.

[3]韩芳芳.论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身份归属——基于教科书结构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143-144.

[4]张永祥.从语文教科书助学内容的功能看其设计的改进路向[J].教学与管理,2007,34:40-4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简析数字在唐诗篇目中的妙用
有效运用小学语文教材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