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工基础”教学之心得
2016-05-30崔玉美
崔玉美
摘 要 电工课知识内容较难,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高职目前电工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在电工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几年实践教学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工基础 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57
Abstract Knowled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 quite difficult and it is not easy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so it influenc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las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combining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ing how to gener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e them to learn during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 Teaching practice of several years proves we have achieved very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子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感到难以入门。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等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也就导致电工基础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上好电工基础这样的原理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一直都是高职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电工基础课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原理性很强、内容也非常抽象,要求学生有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否则课听起来会很吃力,枯燥乏味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再者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一般不高,专业底子薄、学习理论的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目前很多高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沿袭传统教育思想,授课形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感觉电工课程难,不想学,甚至放弃学习,最终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听课效果。
(3)学校方面。学校对电工基础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实验实习课程安排较少、实验经费投入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好的专业实习场所,安排学生参加电子电工的实习相对较少,理论研究和学生的实操能力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欠缺,带实习实验教师几乎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
2 激发学生兴趣,上好电工课之心得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多数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比较欠缺,想要提高他们对学好电工知识的自信心,就要加强学生对电工常识的认识,来提高学生对电工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上第一次课时老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实例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家用电器,如果出现故障了就需要具备电工知识的人员来维修,如何检查线路,各种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如何使用,都是电工基础科所要涉及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将电阻、电容等各种电子元器件或万用表、简单的电路板带到课堂上展示,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2.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课堂
转变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再精彩生动,学生仍处于被动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底子薄的高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将原来的“传授讲堂”变为真正的“交流课堂”,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师生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拓展知识面,同时在这种交流式的课堂中也加强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工基础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很多专业理论是学生很难运用想象来理解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电动机旋转原理的动画,让学生从动画中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使电工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更容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课上所学的内容不可能全部用硬件实验的方式来完成,理论课上讲到有些难于理解的,随时都可以打开软件来进行仿真演示,如EWB、Proteus、Multisim等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笔者课上习惯用Proteus,它比另几款软件更容易理解、更逼真,软件中的各种灯可以亮灭、马达可以按照需要正反转动、扬声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保险丝可以随着电流的增大颜色有所变化,甚至烧断等等,很生动形象,对于高职学习兴趣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很适用。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其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师可适当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或行为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到电压电流物理量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就可以先把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来设计完成,培养学生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自身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2.3 利用恰当的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电工知识原理性较强,抽象思维是高职类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也是很多电工基础课教师该深思的问题。课堂上利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实例,既能让枯燥的知识有趣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讲“电容的充放电”时,就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蓄电池的充放电;讲“电动机”时,就可以联系生活中风扇、空调、电梯等设备,这些将学生不熟悉没见过的东西,联系到生活中实例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切感,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吸收。
2.4 重视实践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实践类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也要加大对基础课投入力度,为基础课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授课和实践的场所。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动脑筋,设计有创意有趣的教学环节和实验项目,不仅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循序渐进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操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独立地思考,学生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师的任务安排,根据理论课上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件,搭接线路,进行调试,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多肯定鼓励学生的劳动成果,师生共同商讨,利用理论课上的原理来分析对错,借助实验来协助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也借自主实验的方式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5 学校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一般很少配有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师,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因此电工基础教师为了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必须加强自身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尤其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多为基础课教师提供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只有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来满足学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求。
2.6 综合考评成绩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上,打破一张试卷定输赢的局面,学生成绩由50%平时成绩加上50%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实验报告和平时任务的完成质量、学习的态度等等构成。期末考核也是分实验考核和笔试试卷两部分。实验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各尽其职,一人负责线路的搭接,一人负责数据的测量,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成绩考核。这种综合考评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重视动手操作,也符合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核的现象。
3 结束语
总之,电工基础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几年来的实践教学,后续的专业课教师反映上课顺畅了,学生的基础明显有提升了,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起来,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秀红.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职业与教育,2009(30).
[2] 陈津.电子电工实验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3] 柳克奇,张万奎.电工学实验教学对接工程应用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5).
[4] 杨琪.对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5] 王留芳,董德礼,周拓宇,等.多模式、多层次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