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目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6-05-30王磊
摘 要:本文针对现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做教学研究,在这中基于企业实践的教学活动,教师这个传统角色如何转变,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什么,作者深入的做了研究,希望對同行有所帮助,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教师项目经理
“项目式教学”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完整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且及早接触到公司、企业的运行模式、工作模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实践基础。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又是“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在这里我称为“教师项目经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精准把握住这双重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
作为教师,其原有角色的职责在“项目式教学”中是仍然完整的存在的,在这里不在赘述,需要分析的是教师如何在新的模式下担当好“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这一角色。我认为最终要的是明确教师项目经理的责任,并在实践活动中尽职尽责。
项目经理,百度百科这样描述:从职业角度,是指企业建立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对项目实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责任保证体系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设立的重要管理岗位。而“项目式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师项目经理的职责也应该源于此,但不局限与此。
首先是实践活动中“项目”的选择。在真正企业管理模式下,项目选择不是完全是项目经理的职责,起码不是由项目经理一人决定的,并且在选择项目依据更企业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是企业最直接的目的。但是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选择怎样的“项目”去实施却是需要教师项目经理来决定的。
教师项目经理在选择项目时,第一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现实意义,是否具有一定社会价值,这也是项目和平时教学中实例、练习的区别。现实意义可以是社会价值,给人们生活、生产、学习等带来哪些帮助,不需要用货币来衡量;而另一种就是企业相同的价值观,可以给企业创造多少效益。
第二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和项目中所含知识量的多少,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通过一定研究、探索能够完成。所选项目太难固然不好,学生知识水平达不到,揠苗助长效果不好,不像企业还可以再招聘高级人才。但项目太容易也不成,达不到教学的目的,项目中所包含知识量少,学生通过项目掌握不了必备的技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要考虑项目的工作量、任务量,要满足教学周期的安排。实际的企业级项目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到几年,而作为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以的,我们有时间的限制,应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但是要保证项目的完整性。
在企业项目实施中,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是项目经理管好项目的基本条件,也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证。我们的“项目式教学”实际活动中也同样如此,一个班级的同学往往被分成若干个项目组。这就要求教师项目经理精心组织、分配项目组,每一个项目组实力均等,并且人员搭配合理,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为依据划分。一个组内既要有管理系人才,又要有技术型人才,还要有商务型人才。每个项目小组还要指定项目组长,并且应该定期轮换。
在教学“项目”确立后,教师项目经理要领导各项目组进行项目策划,制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的开发进度,以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任务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项目经理要做好指导工作,教的是管理的方法和企业运行的规章制度,至于各项目组策划的好与坏不要过多的去强调,有差异才有比较,学生才能从中学会更多的东西。这是和真正的企业项目管理有所区别的,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肯定是要做到尽善尽美。
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项目经理要宏观指导各项目组的各项工作,遇到难题,提供研究方向,去引导他们自己解决,而不是亲自动手或是像传统课堂那样开讲。组织项目组定期召开进度、质量、安全例会。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尽可能的营造出真正企业氛围,使学生感到,他们就是在企业上班,真真正正在参与某个项目的实施。及时检查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中间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处理。
最后,当教学“项目”结束时,做好收尾总结工作,在这个阶段整个教学活动将会升华。首先考察蕴含到项目中的知识要点学生们是不是已掌握,教师项目经理要和学生一起回顾,查漏补缺。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对于企业员工这一角色进行深入挖掘,在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做的还不好,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最后,要和学生一起做项目总结,项目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为企业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多少利润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和真正和社会接轨,和企业接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总之,“项目式教学”是学与做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受企业欢迎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了“教师项目经理”,我相信“教师项目经理”引导下的“项目式教学”将会给我们教学改革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15(4).
[3] 李江帆.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5]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04).
作者简介:王磊(1980-),男,汉族,软件工程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