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教师角色生成数学智慧课堂
2016-05-30桑建林
桑建林
摘 要:本论文主要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助产士”,唤醒课堂智慧;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引路人”,彰显课堂智慧;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创造者”,引爆课堂智慧;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守望者”,呵护课堂智慧。
关键词:智慧;智慧课堂;教师角色定位;唤醒;彰显;引爆;呵护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8-02
一、“智慧”释义
何为智慧?古今中外皆有论之:有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有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还有美国学者的“智慧是一种能力,主要是:抽象思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适应生命新情境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教训的能力”等等。不难发现,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美国学者对于“智慧”的解读重点都放在了“能力”两个字上。将智慧概括为“能力”二字的意义是告诉我们智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非空虚摸不着,它既可以意会又可言传。《辞海》中对智慧的解释是,“智慧是指对事物认识、辩解、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初步概括了智慧的要点: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
对学生来说,智慧表现为:以其具备的知识为基础,具备的能力为核心,加以正确价值观和品质为保障等表现出的人的整体素养。所以我们说,知识和智慧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智慧不像知识那样可以直接进行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
二、“智慧课堂”探微
“智慧课堂”与“知识课堂”作为两个对立面,有极大的区别。所谓“知识课堂”是在应试教育中应运而生的,各项活动均以知识为核心,课堂的中心为知识讲授,作业联系的中心也是巩固知识,考试的内容也是知识。在这种状况下,课堂成为知识传播的中转站,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收者。这样一来,使本身具有丰富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求知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被动接受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变得机械简单,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装载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也随之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所谓“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因此,智慧课堂是基于知识学习、有效教学、唤醒智慧的课堂;智慧课堂是引导争辩、充满疑问、彰显智慧的课堂;智慧课堂是充满磁力、迸发活力、激发张力、引爆智慧的课堂;智慧课堂是凸现探究、完善人格、呵护智慧的课堂。
三、“智慧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
智慧课堂的基本追求应是: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道德与智慧同步发展。智慧教育需要智慧课堂,智慧课堂需要智慧教师,智慧教师需要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呢?
(一)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助产士”,唤醒课堂智慧。
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教学法则称之为“产婆术”。作为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助产士”,为学生的课堂智慧“接生”,唤醒学生的课堂智慧。
案例1 在学习“代数式的值”时,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猜你想的数”。
规则:任意选择一个不为0的数字,将这个数和它本身相加,得出的结果再和自己相乘,然后将结果和自己做减法,最后除以本身,将得出的结果告知老师,老师能够立刻猜出你想的数字。
1.让全班每一个学生各自任想一个数,按规则正确算出最后结果,分别抽男女学生5名,检验其猜想的数,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神秘”之处的兴趣。
2.活动揭“谜”,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假设你想的数是,那么有(x+x)x-xx=2x-1=“最后结果”,从而x=“最后结果”+12,就是你任想的数。原来奥秘在此:把算出来的最后结果加上1后,再除以2的商就是你任想的数。
3.验算你任想的数:将学生任想的数代替2x-1中的x,计算得出结果简便快捷。同时x取不同的值时,其结果也不相同。
在该案例中,教师通过看似平淡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完成了学习生涯中第一次“从具体到抽象”的全面跨越,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姿态各异的计算和表示之后,一下子通过字母表示,用一个“式”就表示了几乎无穷的具体算题。同时,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积淀,不断形成一些观察、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并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人人参与,唤醒了学生的课堂智慧。
(二)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引路人”,彰显课堂智慧。
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更有活力。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案例2 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又是重中之重,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情。在学习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小结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步骤归纳成“七”个字:“四审两列双检验”。其具体内容为:
一审基本类型,二审基本公式;三审已知未知,四审相等关系。
一列相关数式;二列方程等式。一验方程的解;二验符合题意。
不断建构,归纳总结是学生重要能力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方法、技巧的总结,一定能够达到彰显课堂智慧之目的。
(三)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创造者”,引爆课堂智慧。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具有的教学智慧是具有创造性的,并且能够比较理智的对待现有的教学资源,从而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各项积极性。
案例3 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零部件,按照制作标准∠A、∠B、∠D应分别等于80°、30°、30°,小张量得∠BCD=142°,就判断说这个零件是不合格产品,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老师问:小张量得的∠BCD=142°、合格的度数是多少呢?这个问题相当于要计算哪个角的度数呢?
马上有学生回答说:合格的度数应根据计算∠BCD的度数后决定。
老师引导:先不管零件需要测量的角度,当前的条件下,如何求得所需要测量的角度。
经过学生的烈讨论,最终在课堂上得到了如下解法(因篇幅有限,仅提供图形):
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智慧构建了一个美丽的、金碧辉煌的数学殿堂。所有的思考,都出自他们自己的大脑;所有的意料之外,都令人拍案叫绝!孩子们用他们的纯真、聪颖、睿智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也正是因为教师成为了智慧的“创造者”,才引爆了课堂智慧。
(四)教师要成为智慧的“守望者”,呵护课堂智慧。
守望是一种难得的情怀,一种勇气,一种姿势,又饱含着一份期待。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这种大善良让霍尔顿在颓废中也显得那样的可爱,就像在一片沼泽地中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美好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智慧的“守望者”。智慧课堂就好象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做一个耐心、宽容的“课堂麦田”守望者。
智慧的课堂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思维性,促进学生们真正的动起头脑,从而提高他们的智慧生成;二是情感性,在智慧的课堂上,不是一个老师传播学生接收的过程,而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间的交流过程,这是一个产生真感情的过程;三是生活化,智慧课堂活动的主体是生活,只有将学生们放到真是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智慧。
总之,“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离不开充满智慧的教师和一群聪颖、睿智的学生。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多一点唤醒,多一点引领,多创造机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份宽容,定会成就智慧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方建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2005-12:38-40.
[2]孙晓天,史炳星.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社,2004-03第1 版:3-4.
[3]智慧课堂理论汇集.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