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的是世界观
2016-05-30佟彤
佟彤
养生不等于健身,与后者相比,养生的人文含义多于科技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身体与情怀、健康与境界是互相造就的,养生养的是世界观。
首先,“养生”是“养成好的生活方式”的简称,而生活方式是由性格和素养决定的。现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少有单纯生理性的,除非是感染或外伤,其他无一不身心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养生甚至是对世界观、价值观的修正。
我遇到一个病人,四十几岁,女性,她总觉得自己得胃癌了,拿着各种医书和自己的症状对照,还为此去了多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每次拿到别人庆幸的“未见异常”诊断书,她都觉得是误诊,是仪器有问题。我见到她时,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五六年,那之后不久,终于在胃里发现了肿物。
她当时一下子就放松了,似乎她的生命就是为了等待、证实某种灾难的最终到来。这简直亏透了!在灾难发生前五六年,她已经开始“预支”灾难了,很难说不是这种“预支”带来的压抑和紧张,最后把胃癌坐实。究其病因,她太不懂得珍惜当下了!而且是把对未来的惶恐,过成了当下。
从她,我想到了那些习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得陇望蜀的人,即便他们的目标看似积极,也不过是不同于这个病人的另一种“预支”罢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上火”,根结就是因为欲望太多,被“预支”的未来搅和得心不静,由此“上火”,再由“上火”伤阴,直至与中医“奉阴者寿”的养生大法背道而驰。对他们来说,养生不是吃什么不吃什么的问题,真该是想什么不想什么的问题!
其次,养生仅仅是四五十岁人的事,年轻人身体好,养生不是“刚需”,这是养生的又一个误区。既然养生是习惯的培养,就要從年轻时开始,就像麦当劳、肯德基进中国,先打孩子的主意,一生的习惯养成保证了美国人的巨大商机。
另一个原因是,疾病的发生非一日之事,以癌症为例:癌细胞是身体正常细胞变坏而成的,所以,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但需要积攒成10的7次方个癌细胞时,才能形成可见的癌肿,这个积攒的过程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更长。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向癌而生;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做防癌的事,决定最终结果的,就是你的生活方式。
如果能从二十几岁开始养生,就可以尽早干预癌细胞的积攒,远比抽了三十年烟才戒的人,离癌症要远得多。只可惜,这一点,了解容易做到很难,所以,古往今来,养生成功者并不多,“仁者寿”这个结论既是对养生境界的暗示,也是对成功者的遴选,毕竟仁者和寿者都是凤毛麟角。
其三,自从现代营养学提出食物多样化之后,每天吃够多少种颜色,已经是一种便捷的教条,为到了晚上还没吃够这么多颜色而纠结的人不少,为每天走不到一万步而不安的人也多,这种心态之下的养生,最多算是健身,他们至少失去了心静帶来的生命收益。
一个朋友生病,为了营养起见,她的家人每天让她吃一根海参,姑且不论她的病情是不是适合吃海参,光是她的吃法就无法实现预期:因为胃口不好,保姆又不会做,她总是坐在厨房外的小板凳上,先是看着碗里的海参发愁,之后捏着鼻子把海参咽下去。这样的心态,就算是吃特效药,效果都要打折扣。
只有对药物、食物、运动健身的手段,都心悦诚服、甘之如饴的时候,身心才能合一,才是心理的减负。所以,养生办法多样,但主旨始终是唯一的:养生就要做减法,非此就是给生命添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