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6-05-30张艳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用途英语教学教材

张艳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加深。ESP作为世界经济领域专门行业的通用交流语言,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对ESP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倡导应该把高职英语的教学重心朝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方向专业。但是多年来,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是处于通用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用统一的通用英语教材,开设统一的英语精读课,听力课等,采用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學习的手段。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则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本文从分析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高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要求,引发了对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简称ESP)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它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报刊英语、建筑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岗位开展相关涉外交际、交流及研究工作。

二、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必要性: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高职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高职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而ESP的教学目标恰恰体现了高职英语的这一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者的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应用能力,使英语学习更具实际意义。

就教学对象来讲,ESP?和EGP一样在我国有着广大的学习者。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往的深入,人们普遍感觉到从通用英语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已满足不了实际交际的需要。许多岗位的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ESP课程培训,从每年有几十万的学习者参加由剑桥大学所举办的BEC(Business?English?Certificate)考试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的存在。从国家教委到外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外语教师都意识到了开设ESP课程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一动向更加说明英语教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势在必行。

三、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通用英语教学,但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各院校、专业的重视程度差异很大。具体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开设率、开设时间的迟早长短和任课教师的专业构成等方面。

单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队伍来看,存在的问题有:各高职院校教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不尽相同,有的是专业课教师,有的是英语课教师。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即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欠缺,而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所以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教师教专门用途英语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练习处理一下,语音、语调、语法、句型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则明显不足;而英语课教师教专门用途英语则会显得词不达意,用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表述比较困难。这些都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教材方面看,高职教学门类齐全,专业庞杂,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选用的大部分教材偏重知识的介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与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有些教材缺乏培养交际能力的学习任务或活动内容,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无法激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材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练习的设计上难度不够统一,在同一本教材中,有些课文阅读难度较大,有些则大大偏低。这样不利于高职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有些教材的阅读部分偏重背景知识介绍,更类似于科普文章,没有涵盖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前沿发展,涉及的专业词汇较少,无法引领学生进入专业语境进行语言练习。

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困境下的对策

1. 优化课程设置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有三个重要的层面必须考虑:学生学什么?即教学大纲的规划,以什么为教学理论支撑。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法手段?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大纲中必须细化和体现,而大纲的建立不是凭空设计的,是通过需求分析而得来的,科学而有目的的教学大纲。

2. 提高教师素质

Jarvis(1983)归纳了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一般能力:

1)分析高职专门用途英语和情景

2)评估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

3)评估学生的成绩

4)确定学习能力目标

5)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

6)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

7)归划个人辅导内容

ESP教学需要培养一支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ESP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参与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编写以及进行评估。

高职学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的培训与进修。建议安排专业课教师和英语课教师共同上专业英语课,这样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讨论、研究、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教师到对外业务多的单位或公司实习、调研、挂职锻炼。这既可以锻炼教师,也可以使教师了解社会对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需求。

3. 选择适行教材

专业英语教材应该主要由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所设专业、生源情况,以及周课时数进行个性化选择与定制。同时,教材还要改变传统的模式,以专业内容为主线,开展灵活多样的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21-?22.

[2]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8-?110.

[3]郭剑晶.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01

[4]章振邦. 也谈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问题, 外国语, 2003,(12)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DNA的奇妙用途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用途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