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经济下的供给侧改革

2016-05-30张越陈家辉

中国经贸 2016年13期
关键词:常态供给政策

张越 陈家辉

【摘 要】2015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已经跌破7%大关,突破新低。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在保证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本文从当前国情出发,分析当前中国实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对如何实行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改革;5+4+3行动方案

一、引言

2015年10月,习近平同志就当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首次提出在兼顾需求管理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在之后的G20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重申了要重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时发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解决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实现结构转型等等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三部分来介绍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即何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理论源头在哪里;中国又为何要在当下提出供给侧改革;要如何改革,都是本文要探究的相关内容。

二、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渊源

1.里根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遭遇了“滞胀”危机,供给学派经济学的主张和政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和凯恩斯理论不同的是,供给学派主张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总供给,而较为明显的方法之一则是减税。20世纪90年代,供给学派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得到了美国总统里根的青睐,减税也成为了当时美国的核心经济政策。里根政府进行的不仅仅是减税,更是一场改革,他希望通过降低公共开支、平衡预算等政策手段来扭转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的局面,恢复美国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然而伴随着“供给革命”的则是美国财政预算的持续恶化。由于减税和军费开支的剧增,美国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二战后的顶峰,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

2.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就遵循货币主义原则,试图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但是这种紧缩性的需求管理,带来的是失业率的上升。同时,在哈耶克自由市场思想的指导下,撒切尔夫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私有化、减税。特别是国企的改革,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到1982年初,英国的通胀已经降到8%左右,经济进入了一段良好发展期。

三、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GDP季度同比增长率

从表1可以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四万亿投资的强刺激之后使得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09的8.7%上升到2010年的10.3%。之后开始逐年下降,直至2015年跌破7%。从2012年开始,新一轮“稳增长”刺激计划出台, 2014年“微刺激”组合拳启动,这些保增长的刺激措施一再出台,但是效果甚微。

2.2005年左右,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些因素开始出现了变化。首先,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逐年下降至2005年的12.4%,此后的年份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其次,中国智造的优势还不明显,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式放到现在,提升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国外对于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也设置了重重关卡,中国的技术进步不得不另谋出路。清华大学的白重恩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的伍晓鹰等教授也都得出了大体的结论,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明显降低,并导致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降低。

四、供给侧改革进行时

中国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有方方面面,要推进好这项改革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针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5+4+3行动方案。

1.贯彻5+4+3行动方案

“5”是五大政策支柱,稳定的宏观政策、精准的产业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务实的改革政策和托底的社会政策。“4”是要打好四个歼灭战,一是重点化解产能过剩,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二是开展降低企业成本的活动;三是房地产去库存;最后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则是三大基础原则。首先必须仍旧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最后一点则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2.实现“人才红利”转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那么更应该将这一逐渐消失的优势转变为“人才红利”。2010—2014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8.75%提高到了11.01%,高中(含中专) 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3.72%提高至16.35%。2014年中国博士毕业生数达到了5365人,硕士达到了482210人,可见中国是有实现成功转化的潜力。

3.落实“双创”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出台为供给侧改革指明了两个方向。一方面鼓励大家创业,让创业的热潮在中国百姓中流行起来,才有可能逐步实现产业结构方式的转变,以新兴产业来淘汰过时的企业;另一方面鼓励创新,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是在中长期内经济结构性改革,只有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供给侧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2][3]吴敬琏等.供给侧改革[M].中国文史出版社.

[4]胡鞍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2016.02.

猜你喜欢

常态供给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