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网警职业素质需求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6-05-30张俊张天长龚德中李佟鸿

科教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

张俊 张天长 龚德中 李佟鸿

摘 要 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公安院校新设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要面向网警职业素质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四种发展趋势,即技术和管理两种能力相互补、虚拟和现实两种社会相融合、以创新驱动为根本特点的技术进步、缩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成为提升专业内涵、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教学团队相结合、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实践基地完善创新环境、研究成果丰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突破,可以有效地衔接人才培养与未来职业素质发展,造就一大批快速适应职业需求,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学生,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网警职业素养 网络安全与执法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21

Abstract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need to orien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owards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et Police career, cultivate students adapting to four development trends, i.e. complementary a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administration, fusion situ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society, technology advance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driven,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uilds the key blocks in 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jor,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can link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future career achievement by combi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oject, improv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training base. Practices i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demonstrate that advantage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worth exploring and studying.

Key words Internet Police Career Quality;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作为公安技术类的新设专业(代码083108TK),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是要造就一大批能在执法机关从事与预防和打击网络空间犯罪、维护信息化社会治安相关的执法人员,以适应现实社会和谐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的需要。本文根据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特点,结合对湖北省公安机关网警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调研,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并探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与对策。

1 网警职业素质需求与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湖北省互联网安全保卫现状,加强以网警职业素质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为网警后备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课题组对湖北省部分地市县的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进行了调研。调研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采用座谈、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调研发现,近年来湖北网警队伍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办理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有力打击了网络空间犯罪。同时,致力于网警队伍的长远发展,有关部门制定并在实施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严格的达标和考核机制,着眼更高标准、更强素质的目标,确保占领打赢网络安全保卫战的制高点。为这支队伍培养后备人才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以在信息化虚拟社会中,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技术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预防和打击网络空间犯罪,保卫和维护虚拟社会治安秩序的一般技术规律、方法和理论,提高执法机关针对網络空间执法办案、实施有效虚拟社会管理的能力。网警职业素质需求决定着专业培养模式,课题组认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网警职业素质发展的四个趋势。

1.1 技术和管理两种能力相互补

网警担负着涉网案件办理、舆情管控、互联网单位安全管理等职责,除了必须具备政治、文化、身体等方面警察的一般素质,从工作岗位的不同来划分,为应对日益猖撅的网络犯罪,还必须同时拥有较高的管理(法律与办案)和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能,才能真正胜任保护信息网络安全、维护良好网络秩序、打击信息网络犯罪的工作。这两种能力的复合培养模式,使得本专业的明显区别于法学和信息安全专业的单一人才培养类型,网警不仅要懂得网络技术、侦察手段,还要熟知法律规定与办案流程,只有技术和管理两种能力良好互补,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1.2 虚拟和现实两种社会相融合

涉网犯罪往往具有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相融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特点,犯罪现场是网络传输上的数据和代码,实施犯罪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当前国家推进“互联网+”战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网络基础设施普及,涉及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网络隐私权等问题,安全知识缺乏的老年人、安全意思薄弱的互联网新手成为最大受害者。这就需要对多种公安技术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和整合,理顺不同执法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执法技术手段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分析各种执法技术手段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更好地为公安机关培养网络保卫执法技术专业人才。

1.3 以创新驱动为根本特点的技术进步

互联网时代以创新为最根本特征,理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社会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脆弱性、网络的依赖性,每件事情都是互联的,每个人都是脆弱的,网络犯罪威胁到所有人。打击网络犯罪也必然依靠具有创新思维的网警,只有开展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应对互联网社会飞速发展的挑战。以创新驱动为根本特点的技术进步要求培养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及时跟踪和关注新型犯罪手段和方式的出现,并及时研发反制技术和手段。

1.4 缩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与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并列的公安三大技术手段之一,涉及的学科、专业和技术体系越来越多。学校教育的有限时间要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侦查学、治安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而且,由这些理论和知识体系产生的技能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某种稳定和不变的特性,并有可能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应用时就已经过时。各种网络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变化无穷,传统犯罪和网络犯罪交织在一起。如何使课堂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好适应职业应用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改革公安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中进一步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培养适应网警职业素质发展趋势的后备人才的有效措施,目标是造就大量具有较强的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思路开阔,处理问题方法多样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

2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重在传承的导师制、重在实践的项目制和重在探索的创意制是主要的三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是以导师为中心,重在导师的指导,项目制是指把学生安排到项目任务里磨练提高,创意制也称为人才导向模式,是围绕人才有价值的创意,逐步深入,终有突破。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要整合这三个模式,通过导师制,落实项目制,实现创意制。这样才能自觉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使创新型专业人才更多涌现出来,更快成长起来。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的教学体系和机制作为基础,体现在下面三点。

2.1 课程体系的创新

要通过创新,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公安各级网络保卫执法部门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明显区别与相近专业和已有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侦查学、治安学等)的创新点,既保证不突破总教学时数,又涵盖充分的教学内容,既完成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又满足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效性和实战性。在理论教学平台上,要搭建公安通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三个层次的阶梯式的公安理论课程体系。重点要围绕培养目标,体现在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取舍、不同课程的优化组合、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综合平衡等。

2.2 教学实施的创新

教学实施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在课程建设中,不管是面向工作流程的教学方法,还是面向工作目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还是举例探讨式的教学方式,都要结合课程类型的不同,研究最有效和合理的创新思维。针对创新型教学,设计竞争、实战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衡量标准,取代单一的试卷评分模式。同時现代教育技术、MOOC教育模式、网络课堂等方式的合理利用,都是创新模式的重要内容。在教材建设中,要加强整体规划和组织,对于新编专业必修课程教材,要体现创新性的原则,包括新技术新知识的比例、引用和案例的鲜活性和针对性、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等。实验室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课题的创新研究围绕如何让学生多进实验室、乐进实验室为主题研究,包括激励措施、实验任务和课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导师制等。

2.3 能力培养的创新

能力培养要结合学生的特长进行创新。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覆盖的知识和技能极广,例如网络安全、计算机取证、犯罪调查、数据分析等。学生们不可能在很短的四年时间里把每一个领域都学深学透,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长,引导他们在理解必要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参与科研,参加创新竞赛,对于鼓励优秀学生,带动一般学生,激励后进学生,推进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让本科生深度参与科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老师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步骤跨入科研大门,自主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这些方式包括开设必要的选修课,组建学生科研小组,举办各类竞赛等,为学生踏上创新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3 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湖北警官学院借力导师制等有力的机制保证,依托电子数据取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实践载体,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增强的特色。

3.1科研和教学团队相结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课程群,老师根据承担的课程形成课程组,每个科研团队负责人同时也是相关课程群的负责人。这样就将科研和教学团队有效地结合到一起。目前已经建立了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信息安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湖北警官学院网络侦查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等。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出由精通教学科研、擅长警务实战等各方面专长的老师组成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3.2 融合教学科研与公安实战

老师们不仅开展科研教学,也参与指导、协助基层实战部门的侦查办案和电子数据取证司法鉴定工作。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积累了大量案例,并改编成案例训练库,为“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网络攻击与防范”等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实验内容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熏陶和锻炼。学生们还在实践中自己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具体任务需求开发软件、开展专题调研、编写软件指南和操作规程等,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3 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不断完善和改进导师制,并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工作。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兴趣强烈、有特长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固定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讨论,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目前协同创新中心的所有团队都接收了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

3.4 完善创新实践基地环境

依托电子数据取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法庭科学重点实验室、湖北三真司法鉴定中心、湖北省公安厅等协同单位,学院先后确定了45个长期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统一挂牌,集中管理。同时联合一线实战部门,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大纲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推进实习实训的完善和升级。形成了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4 结语

2015年6月国家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而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的网络安全与执法本质上是一个由计算机学、电子信息学、法学和社会学等相关专业交叉而成的新专业,更强调技术和管理并重,过程和目的同构,有着独特的培养模式特征、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在不断兼容包并中发展创新。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紧迫性,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胡军,夏英,王国胤,于洪.科研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3.10.10(19).

[2] 宁滨.美国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中国高校科技,2013.11.

[3] 丁烈云.质量、特色、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力.中国高等教育,2013.13.14.

[4] 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改革,2013(28).

[5] 张俊.协同创新体系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对策.2014年网络安全执法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0.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协同视阈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