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

2016-05-30谢皓赵波康恩宽王程王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谢皓 赵波 康恩宽 王程 王晔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农学专业技能训练”是一门农学专业启蒙的实践教学课程,贯穿于大一、大二学生的4个学期。课程以农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参加作物种植和农业科技活动等环节的技能训练以及相关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农学专业技能训练”的设置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兴趣,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相关的基本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60-02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农学院的农学专业是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始终秉承“厚基础、宽专业”的办学原则,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这套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结合农业生产与科研实际不断线,促进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创新理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就实践教学体系中《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做好实践教学工作汲取经验。

一、《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思路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伴相生,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实践教学通常的教学形式主要分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三大环节,以及一些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但是,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受传统课堂教学、具体实习项目考查标准的影响,使得师生在心理定势上把每一次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实习作为一次学习单元,淡化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在常规的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即《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该课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至第四学期结束,以农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参加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科技活动等环节的技能训练以及相关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建立《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目的,首先是将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体系的知识技能结构;其次提供专业基础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解与职业适应性。特别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农事操作,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教学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设立了感性认识、实践操作和科技活动等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的感性认识,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具体为3天的参观实习,课程名称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Ⅰ》,3天计0.5学时,分别参观国家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和试验场站、农业种子企业和农业生态观光农场,使刚入学的新生尽快了解农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与方向,让新生体验和感受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实力、农业企业的发展活力,激发爱农、学农的动力。

第二阶段的实践操作,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分别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Ⅱ》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Ⅲ》,每门课程45学时,计1.5学时,每周一次,每次3学时。利用一整年的时间,以教学试验地为主课堂,让学生参加农作物播前准备、播种、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调查、田间管理、收获和室内考种等农事和调查项目的实践操作活动。按照北京地区的种植制度,农作物分为早春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依次安排播种、调查、管理和收获考种等教学内容。主要种植的作物包括蚕豆、油菜、春小麦、玉米、冬小麦等。由于种植的作物种类多、生长周期涵盖整年度,因此,每次课程的授课内容饱满,实践操作的项目丰富,特别是春、夏季,需要观察、调查的内容较多,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补充。学生通过参加农作物种植过程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认识不同作物的种子、植株的物理形态,了解不同作物的物候期、生长发育特点,知道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提早接触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对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第三阶段的科技活动,安排在大二的第四学期,称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Ⅳ》,同样是45学时,主要安排在第四学期末2周的小学期内完成,形式为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由教师或研究生辅导完成一些内容简单或部分项目的科研工作。由于不同课题组研究的作物对象不同,教学时间可以灵活掌握,指导教师可根据科研活动的内容在第四学期内实施并完成。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工作的性质、研究方法,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的不同于理论教学的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对实践环节的评价与引导。因此,对于《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设计了二种考核方式。一是,在每次实践教学前,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好考核项目,以表格的形式打印,人手一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记载操作的过程,或调查的数据。课程结束后,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叙述操作过程,完成实践技术报告,每份报告由教师评分;二是,课程结束后,对于需要掌握的作物基本知识进行测验,一方面督促学生复习已进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整个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考核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到的农业基本知识。前一种实践技术报告的考核占70%,后一项基本知识的考核占30%。二者合计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四、《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学效果调查,《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建立与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了必要的农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激发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未设立该课程之前,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接受专业知识较少,或者不知道通识课程中那些理论知识是专业必备的,由于对专业内容迷茫,对通识课程的知识汲取也表现出囫囵吞枣的现象。现在,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进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提前接触到农学专业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以提前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对象,尤其是《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Ⅱ、Ⅲ、Ⅳ》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而且每次学习的内容有连续性,学习起来系统不枯燥。以农作物种植为例,从种子播种开始到收获考种,学生全程参与,自己动手实施,可以观察到某种作物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能够获得最终的收获物,学生自己有成就感,因此,学习起来有兴趣,能够乐于参加并完成课程布置的各项实践内容。

总之,《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发挥了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爱专业、学专业,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很多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毕业学生表示,大学四年中印象最深刻的课程就是《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自己动手种植作物有兴趣、有积极性,特别是收获季节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增强了对农学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近两年毕业生考本专业研究生的比率大幅度提高。

五、总结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虽然不是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也不能起到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作用,但是,该课程作为农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简单的农业技术的操作和演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增强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对职业的适应性。为真正达到上述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投入、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的选择上都需要做足功课。

(一)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保障《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组建了4名教师的课程组,其中,包括2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副教授和2名具有博士后经历的新教师。每班次课程由一位老教师和一位新教师共同承担,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起到了以老带新、老经验新知识相辅相成的作用,调动了课程组教师内部老师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实践教学不仅需要优良的师资队伍,更需要与之相配的教学资源。为保障《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顺利实施,规划出5亩试验田和0.5亩温室作为实践教学的场地,同时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聘请临时农工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尤其是假期教学材料的维护工作,保证种植的作物正常生长,使学生全年都有实践的教学资源。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时间较长,而且作物生长有季节性,为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十分重要。为此,特意选择北京地区主栽作物为主要学习对象,其他小作物为辅助作物,根据授课计划统筹安排播种、管理、收获时间,力求周年试验田里或温室里有作物生长,学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随时观察、调查不同类型的作物。做到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学生最终能够获得自己种植、管理作物的收获物,这样学生更有积极性,并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106.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3]崔虹云,尚东昌,肖仲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8(2):163-165.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改进和加强学生算法设计技能的做法与思考
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结合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