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湖南省援外培训资源

2016-05-30王莉李鹏朱丽辉

中国经贸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走出去企业

王莉 李鹏 朱丽辉

【摘 要】援外培训是我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援助方式。湖南省援外培训规模大,资源丰富。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援外培训资源,服务于企业“走出去”,促进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援外培训;开放型经济;企业;走出去

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简称,是由中国政府支持,通过多边、双边渠道,以短期官员研修、中长期技术培训、硕士学历教育等形式,为受援国传授管理知识和先进的专业技术,并介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借鉴推广我国发展经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援助方式。

我省援外培训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利用我省援外培训资源,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援外培训基本情况

我省援外培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我省具有援外培训资质的机构增至7家,培训班次和人员逐年增多,截至2015年底,这5家单位先后举办290期援外培训班(其中13期部长级官员班),培训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共8000余名,培训内容涉及商贸管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农业技术、影视传媒、医疗技术、清洁能源、轻工工艺、汽车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十几个领域,学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我省援外培训优势特点

目前我省拥有两个培训基地,分别是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和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基地(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家培训单位分别为:湖南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际官员研修基地和国外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的省份。近年来,我省每年举办援外培训班的数量几乎为当年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全国省区中始终位列第一位。援外培训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我省援外工作的重要品牌。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1.援外培训主题与湖南优势产业的结合

我省的工程机械、农业技术、动漫、影视传媒、湘绣、陶瓷、烟花、有色金属等产业在国际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省内援外培训机构依托优势产业,开办了一系列具有湖南特色的援外培训班,推广了我省在这些领域中的成功经验。比如,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我省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突出成果和技术优势,逐渐将农业技术培训打造成为我省援外培训的主力军。

2.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

援外培训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我省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例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带领学员到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组织各国学员尤其是部长班的学员,参加我省重大经贸活动,加强学员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对接和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各援外培训机构还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联系,不断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3.规范管理与人性化服务

各援外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商务部有关规定,根据各国学员的信仰和风俗,认真制定培训流程和方案,加强对援外培训的规范管理。在重大节日和学员生日期间,各援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同时,在培训中间,还广泛宣传湖湘文化,不断加深学员对湖南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湖南省儿童医院专门修建了援外国际公寓楼,湖南省外贸职业学员新建了培训基地,都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4.外事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援外培训工作人员赴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湖南省儿童医院通过开展各类外语比赛、儿科英语杂志、设立英语角、全英语查房等形式,在院内医护人员中间培养了大量的同声传译人才,解决了在援外培训期间专业医疗翻译人员匮乏的问题。

三、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加快推进,湖南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随着世情、国情、省情的变化,我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深入发展。二是世界经济整体缓慢复苏。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三是新兴经济体话语权不断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跨国投资总体疲软。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2.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国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宏观调控从注重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二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三是开放发展成为理念共识。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国内发展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期叠加”、“四降一升”带来的诸多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弱化;我国制造业因要素成本快速提高而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不滑;财政、金融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3.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省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长期发展,我省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教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规模和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二是发展区位优势凸显。湖南作为我国“一带一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市场价值,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纵深推进,我省将加快转换成我国内陆开放的经济中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三是发展潜能依然巨大。我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绿色化的起步和发展阶段,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扩大有效需求孕育巨大潜能和空间。但是我省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消费贡献率、服务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扭转;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企业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突出;办事效率不高,简政放权不够、经济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利用援外培训资源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援外培训品牌

各援外培训单位,应该增强宣传意识,积极主动做好援外培训工作,对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定期发布对外援助相关信息,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和重视,让公众充分了解援外培训;对外讲好中国的故事,湖南的故事,企业的故事,让外国学员了解中国,了解湖南,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湖南各行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特色企业,了解湖南的管理、技术和产品,树立湖南品牌企业形象,为援外培训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树立湖南援外品牌。

2.延伸援外功能,实现企业“走出去”战略

(1)建立“实训基地”,规范管理

根据我省优势产业特点,结合援外培训项目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批优秀的“中国对外援助培训援外培训实训基地”,由省商务厅牵头,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通力协调,各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参与,择优选录一批企业作为“中国对外援助培训湖南实训基地”,以挂牌形式进行命名授权。统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建立长效的评估考核机制。

(2)包装企业,提升国际形象

为了提升企业国际形象,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由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和印制湖南优势企业及其特色出口商品名录(中外文对照),各企业根据需要制作体现企业文化、实力的中外文解说的宣传画册、视频等;设置可供参观考察、体验的产品展示区。加强企业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外事接待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外事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外事接待能力,增强企业的信心和主动参与意识,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不断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为实现“走出去”打好基础。

(3)增加实训机会,增进感情

培训期间,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员需求,以湖湘文化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特色,充分利用湖南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特色行业和一流企业的力量,联合企业在优势领域开展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主题,做好实习考察、交流活动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每批培训学员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实习,组织经贸洽谈,召开国际官员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对接洽谈。另外,邀请政府官员、行业内特色企业参加,利用学员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和学员所在国搭桥铺路,引导企业“走出去”。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拉近彼此距离

建立“湖南省援外培训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全省援外资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网络平台服务功能,既能动态地发布援外培训信息、执行情况等,还能促进政府、培训单位、学员以及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学员间或与政府、培训单位、企业不仅在培训期间可以交流,而且可以在回国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线自由沟通,既方便援外培训服务和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学员与企业间的交流。

各培训单位按照要求派专人做好学员培训前的信息收集,及时上传信息,针对外国学员如何使用网络平台做好操作培训,让学员主动积极参与网络平台交流活动。

4.建立长效的回访机制,发挥人脉资源效应

将援外培训承办单位与政府、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政府,联合企业,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调动援外培训单位和企业参与回访工作的积极性,做好援外培训回访工作。后续回访工作,通过电话、网络平台、出访机会等,与学员保持良好联系,了解学员受训后职业身份变化、对双边关系的贡献等,动态关注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7(6).

[2] 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企业研究,2011(12).

[3] 岑咏. 交流合作促职教发展 服务援外树培训品牌 [J].继续教育,2014(10).

[4] 桂城. 发挥湖南援外培训的带动效应 [J]. 企业家天地, 2013(3).

[5] 李慧玲. 论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J].专题研讨,2012(7).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走出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