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办学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问题探究
2016-05-30李淑红
李淑红
摘 要:中德合作办学环境下,德语教学问题探究成为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迫切任务。与专业外语院校德语教学相比,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作者以西安航空学院机械电子专业德语教学实践为例,结合自己多年德语学习感悟和近两年德语教学经验,探索、创新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析德语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剖析专业德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中德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標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83-01
1.引言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作为德国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效果。因此,近些年,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之间的合作办学应运而生,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机械电子及其自动化、医学、电气工程等实用型专业合作较多。中德合作办学环境下,应用型本科德语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同步进行便成为合作办学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把握方面都需要面临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对于德语教学者来说,因其缺少专业背景知识,专业德语教学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完成性。
2.德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德语学习者逐渐朝两个方向分化:“a.作为很多人的第二或第三外语;b.作为少数德语教学者、学术研究者和外事工作者的第一外语。”不同方向的外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向、不同的从业方向。因此,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测试方式和手段方面都不尽相同。
(1)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与专业外语院校德语课程设置相比,应用型本科德语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化,主要以基础知识、听、说为主,对读、写、译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强调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德语是他们在目标国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当然作为一门外语,“它们更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础,能使我们增添对其他民族的知识,调整我们固有的世界观。每一种外语都能使学习者领略到另一个民族对事物和日常生活的特有境界,能够减少隔阂和仇视。”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强调语言的应用交流能力,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交际德语能力的培养。因此,该校教材选用德语原版教材《交际德语教程》,听力教材选用《德语初、中、高级听力》,并以《当代大学德语》、《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网络听力资源为辅配合教学。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的特殊性不断地促使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小组教学。应用型本科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班级人数较多,通常在40到60人之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根本无法保证每个学习者参与课堂训练。为了保证课堂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者采取小组教学方法,设置小组组长进行监督,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2)网络在线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由播放幻灯片-多媒体教学(无网络,主要以播放课件、已下载文件)-多媒体在线教学(WiFi全覆盖环境)-移动在线教学(手机微信、QQ、微博等),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促使教学者探索、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多媒体在线教学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及时性和广泛性,移动在线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随时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统一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德语测试教学。“外语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对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反应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相对专业外语学习者,第二外语学习者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外语课时设置少,外语学习时间的持续性较差。德语测试旨检验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检测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不断地督促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德语教学中“难题”剖析
首先,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面对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对外语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其次,与专业外语学习者相比,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仍有待提高。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父母为孩子选择专业、选择未来人生的道路,违背孩子本身的意愿,导致他们对外语持排斥心理。教学过程中,此类学生往往不配合,给教学增添了很多“难题”;另外,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口语和听力教学成为教学难点。教学班全由中国学生组成、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中国式外语教学和学习习惯是德语教学的现实,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全外语教学和交流很难实现,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潜意识地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再次,合作办学环境下,由于德语学习时间有限,通常忽略跨文化背景知识的教授,使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达不到语言真正应用型的社会交流功能。
4. 专业德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专业德语是学生获取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在德国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德语通常设置在第五、六个学期。但在基础德语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该使学生尽早地接受专业词汇,初步预习专业课程。
据笔者对德方合作办学院校的课堂考察以及对学生在德学习情况的了解,专业德语教学是德方学校教学的难点,主要表现为:课堂专业术语听不懂、专业词汇匮乏,影响课堂效率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专业德语教学的另一特殊性表现为德语教师缺乏专业背景知识,专业教师缺乏语言背景知识,德语教师只能浅表性地解释专业词汇的意思,而无法从整个专业背景出发为学生深入地讲解专业知识。
5. 结语
在中德合作办学条件下,我国新型应用型本科德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地探究和创新外语教学方法,适应国际合作办学需求,培养出新型国际应用型外语人才。纯外语专业的人才将受到挑战,只有具备专业背景知识的外语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合作办学环境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席琳,朱虹雨.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为例.文教资料,2014(28).
[3]郑彧,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德语教学探索.科教文汇.2015年2月(上)